加载中…
个人资料
百欧博伟生物biobwcom
百欧博伟生物biobwcom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18,138
  • 关注人气: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枯草芽孢杆菌的主要特性与作用机制及应用!

(2022-12-09 10:36:01)
标签:

知识

教育

作用

分类: 微生物菌种

         枯草芽孢杆菌主要特性作用机制及应用!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是芽孢杆菌属的一种,CAS号68038-70-0。单个细胞0.7~0.8×2~3微米,着色均匀。无荚膜,周生鞭毛,能运动。革兰氏阳性菌,可形成内生抗逆芽孢,芽孢0.6~0.9×1.0~1.5微米,椭圆到柱状,位于菌体中央或稍偏,芽孢形成后菌体不膨大。生长、繁殖速度较快,菌落表面粗糙不透明,污白色或微黄色,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时,常形成皱醭,是一种需氧菌。

 

一、主要特性

 

枯草杆菌是芽孢杆菌属的一种, 广泛分布在 土壤及腐败的有机物中, 易在枯草浸汁中繁殖而 得名。该菌单个细胞为 ( 0. 7 ~ 0. 8)μm× ( 2 ~ 3)μm , 着色均匀。无荚膜, 有鞭毛, 能活 动, 革兰氏染色为阳性, 芽孢 ( 0. 6 ~ 0. 9)μm ×( 1. 0~ 1. 5)μm , 位于菌体中央或稍偏, 芽 孢形成后菌体不膨大。菌落表面粗糙不透明, 污 白色或微黄色, 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时常形成皱 壁, 为需氧型细菌。可以利用蛋白质、 多种糖, 分解色氨酸。其中枯草杆菌 B. s u b t i l i s在生物防 治上很具有潜力, 在温度和通气等适宜条件下, 幼龄细胞中大量形成芽孢。另外, 枯草杆菌生长 速度快, 对营养要求比较低, 能高效分泌许多蛋 白及代谢产物, 且其不会产生毒素, 是一种无致 病性的安全微生物。在医药卫生食品等方面用途 很广。在微生物实验中, 常用检测观察枯草杆菌 的培养基配方:1 L蒸馏水 +20 g葡萄糖 +15 g 蛋白胨 +5 g 氯化钠 +0. 5 g牛肉膏 +20 g琼脂。

 

枯草芽孢杆菌具有孢子休眠期、生殖生长期两个生长时期,枯草芽孢杆菌会在生长环境恶劣、营养物质缺乏等不适宜的环境下进入孢子休眠期,并且形成具有极强抗逆作用、在高温、酸碱等极性环境下亦可生存的芽胞,从而适应环境得以生存。一旦环境变得适宜生长、营养充足,芽胞会自动进入生殖生长期,芽胞重新生长为枯草芽孢杆菌。

 

二、主要作用

 

1、枯草芽孢杆菌菌体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枯草菌素、多粘菌素、制霉菌素、短杆菌肽等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对致病菌或内源性感染的条件致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枯草芽孢杆菌迅速消耗肠道中的游离氧,造成肠道低氧,促进有益厌氧菌生长,间接抑制其它致病菌生长。

 

3、刺激动物(人体)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激活T、B淋巴细胞,提高免疫球蛋白和抗体水平,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提高群体免疫力。

 

4、枯草芽孢杆菌菌体自身合成α-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等酶类,在消化道中与动物体(人体)内的消化酶类一同发挥作用。

 

5、能合成维生素B1、B2、B6、烟酸等多种B族维生素,提高动物体(人体)内干扰素和巨噬细胞的活性。

 

6、枯草芽孢杆菌对特殊菌体进行促芽孢和微胶囊包被处理,在芽孢状态下稳定性好,能耐氧化;耐挤压;耐高温,能长期耐60°C高温,在120°C温度下能存活20分钟;耐酸碱,在酸性胃环境中能保持活性,可以耐唾液和胆汁的攻击,是微生物中可100%直达大小肠的活菌。

 

三、作用机制

 

1、竞争作用

 

枯草芽孢杆菌的竞争作用主要包括营养竞争和空间位点竞争两个方面。枯草芽孢杆菌在空间位点竞争上占更多优势,即在动物组织表面或植物体内及植物生长的土壤中快速、大量繁衍和定植,有效地阻止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干扰植物病原微生物对植物侵染,破坏病原微生物在植物上的定殖,从而达到抑菌控病效果。

 

2、溶菌作用

 

枯草芽孢杆菌可以吸附在病原真菌的菌丝上,伴随菌丝共同生长,生长过程中会产生溶菌物质,从而消解菌丝体。一般会致使菌丝断裂、解体或细胞质消解;或者是次生代谢产物会溶解病原菌孢子的细胞壁,导致细胞壁穿孔、产生畸形等。

 

3、产生抗菌物质

 

产生能够抑制细菌、病毒、真菌和病原体的生长的抗生素类物质,这些抗菌物质以磷脂类、氨基糖类、肽类和脂肽类等抗生素为主。其中,脂肽类抗生素是枯草芽孢杆菌最重要的抗菌物质。

 

4、生物夺氧

 

枯草芽孢杆菌为革兰氏阳性需氧菌,其能够迅速消耗动物体肠道内的游离氧,从而有效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枯草芽孢杆菌还能够分泌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等多种内源酶,为动物提供大量的内源酶,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动物体内内源酶的不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