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弧菌的发病机制与防治原则及注意事项!
(2022-10-28 09:35:40)
标签:
知识教育研究动态 |
分类: 微生物菌种 |
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是革兰氏阴性菌,菌体短小呈逗点状,有单鞭毛、菌毛,部分有荚膜。共分为139个血清群,其中O1群和O139群可引起霍乱。霍乱弧菌是人类霍乱的病原体,霍乱是一种古老且流行广泛的烈性传染病之一。曾在世界上引起多次大流行,主要表现为剧烈的呕吐,腹泻,失水,死亡率甚高。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
一、菌种简介
平台编号:Bio-53105
规格:冻干物
拉丁属名:Vibrio Cholerae
菌株名称:霍乱弧菌
其他编号:非01VbO
培养基编号:129
培养温度:37
培养时间:24-48H
用途:研究
注意事项:仅用于科学研究或者工业应用等非医疗目的不可用于人类或动物的临床诊断或治疗,非药用,非食用(产品信息以出库为准)
二、培养基
营养琼脂+3%NaCl
蛋白胨 10g 牛肉膏 3g NaCl 5g
Agar (琼脂) 20g 蒸馏水 1000ml pH 7.0-7.2
三、保藏条件
斜面菌种和冻干菌种应在 2-8°C 保存。西林瓶菌种请置于-20冷冻。
四、注意事项
1)冻干首次活化,干粉要全部用完,不能预留,参照“开管说明”,用无菌吸管吸取 0.3ml培养液(即以上建议的培养基配方,不加琼脂)或者无菌水,滴入冻干管中,轻轻振荡至其溶解。吸取全部菌悬液,接种在培养基上(建议不超过 2 支斜面或者平板,如接种液体培养基,则试管中液体不超过 5ml 为宜); 经过冷冻干燥保藏,菌种处于休眠状态,复苏培养时可能会延迟生长,这时需较长的培养时间; 若您收到的是已复苏的培养物(非冻干菌),则可以直接用于您的实验,或根据需要转接培养;如有不明白之处,请务必先咨询我单位技术人员,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2)微生物菌种应保藏于低温、清洁干燥的地方,室温放置时间过长会导致菌种衰退;
3)菌种操作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转种完毕,应经灭菌再做丢弃处理;
4)应根据菌种状况及时转接,冻干菌种保藏时间通常为 2-25 年;
5)菌种使用过程中如出现杂菌污染或菌种生产性能下降,应及时和微生物菌种查询网联系。
6)如若有菌种复苏不活或者污染等情况,请在收到菌钟后 2 个月内联系,逾期不予受理;
7) 打管操作需由专业微生物技术人员在相应的防护设备中进行,生物危害程度为三类的菌种应在生物安全柜中操作,打管时冻干管应远离面部,保护眼睛。
8)西林瓶开封:用 75%酒精棉擦拭西林瓶外部,在安全柜内使用尖嘴钳去除塑料盖及铝盖,注意不要同时打开胶塞。缓慢开启胶塞,用 75%酒精棉消毒瓶口部分,使用无菌吸管注入0.5ml 适宜的液体培养基复溶冻干粉末。
9)安瓿瓶开封:用浸过 75%酒精的脱脂棉擦净安瓿管,用火焰加热其顶端,滴少量(2-3滴)无菌水至加热顶端使之破裂,用锉刀或者镊子敲下已破裂的安瓿管顶端并将冻干管开口处在火焰上过一遍,并保持在火焰旁操作。
五、发病机制
正常胃酸可杀灭霍乱弧菌,当胃酸分泌缺乏或低下,或入侵的霍乱弧菌数量较多,未被杀灭的弧菌就进入小肠,在碱性肠液内迅速繁殖,并通过粘液对细菌的趋化吸引作用、细菌鞭毛活动及弧菌粘蛋白溶解酶和粘附素等的作用,粘附于小肠粘膜的上皮细胞表面,并在此大量繁殖。
此菌产生强烈的外毒素,即霍乱肠毒素,由A亚单位和B亚单位组成。B亚单位与该处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受体——神经节苷脂结合,A、B两种亚单位解离,A亚单位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使细胞内三磷酸腺苷(ATP)转化为环磷酸腺苷(cAMP),使细胞内环磷酸腺苷含量提高,促使一系列酶反应加速进行,导致空肠到回肠部腺细胞分泌功能亢进,引起大量液体及血浆中的钠、钾、氯等离子进入肠腔,由于分泌功能超过肠道再吸收能力,从而造成严重的腹泻及呕吐;由于胆汁分泌减少,且肠腔中有大量水、粘液及电解质,故排泻物呈白色“米泔水”样;由于剧烈吐泻,导致脱水和电解质丢失,引起缺钾、缺钠及肌肉痉挛;由于碳酸氢根离子丢失,酸性代谢物在体内蓄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由于有效血容量急剧减少,血液浓缩,导致尿量减少、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由于肾缺血、缺氧,细胞内缺钾,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造成急性肾功能衰竭。
主要病变均由严重脱水引起,临床可见指纹皱缩,皮下组织及肌肉干瘪。心、肝、脾等脏器均见缩小。内脏浆膜无光泽。肠腔高度扩张、肠内充满泔水样液体,肠粘膜松弛,但粘膜上皮完整,无溃疡。胆囊内充满粘稠胆汁。肾小球及间质的毛细管扩张,肾小管肿胀、变性及坏死。其他脏器也有出血、变性等变化。
六、防治原则
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作好对外交往及入口的检疫工作,严防本菌传入,此外应加强水、粪管理,注意饮食卫生。对病人要严格隔离,必要时实行疫区封锁,以免疾病扩散蔓延。
人群的菌苗预防接种,可获良好效果,现用加热或化学药品杀死的古典型霍乱菌苗皮下接种,能降低发病率。这种苗菌对EL-Tor型霍乱弧菌感染也有保护作用,但持续时间短,仅3-6个月。目前有新型的口服rBS/WC疫苗(重组B亚单位/霍乱菌体疫苗)可用于预防霍乱,2000年WHO关于霍乱疫苗的意见书提出,“应考虑对有罹患霍乱危险性的人群使用rBS/WC疫苗”。该疫苗对霍乱的保护期为3年,国内有上海联合赛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rBS/WC疫苗。
治疗主要为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及应用抗菌药物如链霉素、氯霉素、强力霉素、复方SMZ-TMP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