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紫萁小菇的培养方法与注意事项!

(2022-10-08 11:16:26)
标签:

技术

方法

注意事项

分类: 微生物菌种

        紫萁小菇的培养方法与注意事项!

 

 

紫萁小菇的菌丝无色透明,有分隔;子实体散生或丛生,菌柄长0.8—3.1厘米;菌盖直径0.15—0.5厘米。

 

一、菌种简介

平台编号:Bio-089554

提供形式:斜面培养物

拉丁属名:Mycena Purpureofusca

中文译名:紫萁小菇

拉丁学名:Mycena purpureofusca

原始编号:ACCC 50928

菌株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保藏人:何文华

直接来源国家:中国

保藏时间:7/1/2001

生物危害:四类

模式菌株:非模式菌株

培养温度:25

培养基:0017    

采集地点:北京

采集国家:中国

用途:研究

注意事项:仅用于科学研究或者工业应用等非医疗目的不可用于人类或动物的临床诊断或治疗,非药用,非食用(产品信息以出库为准)

储存条件:试管斜面请置于 6-10冷藏。

 

二、形态特征

紫萁小菇,发育前期半球形,灰色,密布白色鳞片,后平展,中部微突、灰褐色,边缘不规则,白色,甚薄,柔软,无味无臭,盖表细胞球形成宽椭圆形,有刺疣,13一19微米×10一15微米,菌褶白色、稀疏,9—32片,离生,放射状排列,不等长.缘侧密布具刺疣、梨形的囊状体,23—31微米×9-11微米;孢子无色、光滑,椭圆形,有微淀粉反应,7—8微米×5—6微米;菌柄直立,直径0.6毫米,中空、圆柱形,上部白色,基部褐色至黑褐色,稀疏散布白色鳞片,柄表细胞长形,具刺疣,基部着生在密市丛毛的圆盘基上。

 

三、生物特性

1、基本特性

腐生。紫萁小菇等一类真菌,多腐生于林问落叶、枯枝及植物腐根上,对纤维素有强烈的分解能力。在适当的条件下,也可兼营寄生生活,兼有腐生和寄生两种习性。天麻种子成熟后,飞落在林间地面染菌的树叶上,紫萁小菇等真菌又可侵入具有生命力的天麻种子中,使种子共生萌发。

好气。紫萁小菇等天麻种子共生萌发菌,是一类好气真菌,它们在森林中主要分布在林问枯枝落叶层上及表层土壤中。

发光。紫萁小菇等一类真菌具发光菌性,在暗室培养常可看到微弱的荧光,但其光强度不及蜜环菌。

温度。在15~30温度范围内均能生长。22~25之间最为适宜。

2、生长特性

紫萁小菇适宜生长的温度在20—28,28C以上对菌丝生长不利,30C菌丝停止生长;最适宜的含水量为100%或200%,随基物含水量的增加而生长逐渐减弱减慢;氢离子浓度在3163-10000纳摩/升(PH5-5.5)灾宜;培养基以基础培养基(磷酸二氢钾1.5克,硫酸镁3克,麸皮50克,维生素B110毫克,胡萝卜素1-3克,蒸馏水100毫升)加花生饼粉及麸皮,菌丝生长最好。

 

四、共生萌发

日本人草野俊助曾于1911年发表了“天麻与蜜环菌共生”一文,尔后普遍认为,天麻在整个生长周期中,都离不开蜜环菌。据徐锦堂等研究,蜜环菌能和天麻块茎建立良好的共生关系,为天麻提供营养,但对天麻种子的萌发不仅没有促进作用,反而有抑制作用。他们从天麻种子发芽的原球茎中分离出紫萁小菇等真菌,这些真菌对天麻种子的萌发具有促进作用。近年来的试验表明,天麻种子是靠共生萌发真菌的菌丝侵染给天麻种胚提供营养。对天麻共生萌发菌目前已研究得比较深入的是紫其小菇。

紫萁小菇的菌丝从天麻胚柄细胞侵入胚体,侵入初期菌丝分布在胚柄上2-3层的胚细胞中。随着胚的发育,菌丝分别向胚体的两侧扩展。种子萌发至原球茎时,被菌丝侵染的细胞在原球茎基部呈“V”字形分布。凡被紫萁小菇菌丝侵染的种胚或原球茎细胞,其原生质及细胞器逐渐消失而出现许多不定形的囊状体,在种胚萌发至原球茎阶段,主要靠这种囊状体对紫萁小菇菌丝进行包围消化。试验证明,不仅在胚萌动初期,而是从种子发芽到原球茎生长并分化出营养繁殖茎的整个阶段,都需要消化侵入的紫萁小菇等萌发真菌以获得营养,发芽后的原球茎及营养茎,如能和蜜环菌建立起营养关系,才能正常生长,长出粗壮的新生天麻。

天麻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与共生萌发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不相吻合,这可能与天麻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在栽培上,一方面地考虑共生萌发菌生长所需的条件,又要满足天麻种子发芽的温、湿度,才能提高种子发芽率及天麻产量。

紫萁小菇与天麻种子萌发培养技术,是在适宜条件下,用PDA培养基培养一级紫萁小菇菌种→锯末、麦麸二级菌种→壳斗科植物的树叶、锯末、麦麸三级菌种,然后选用三级菌种的叶片,置于培养器中海绵垫上,保持饱和水分,光照强度100-150Lux,25通气条件下,30天可诱导出子实体。在三级菌种叶片上播上天麻种子,保持叶片湿润,置于25下,20天后种子即可发芽,试验证明,用紫萁小菇子实体分离的菌丝培养的树叶拌播天麻种子,一个月后发芽率为19.65%,而对照组仅为8.98%,故培养出子实体,是菌种分类和菌种复壮的关键。

 

五、培养条件

综合 PDA 琼脂

马铃薯提取液 1.0 L 葡萄糖 20.0 g KH2PO4 3.0 g

MgSO4·7H2O 1.5 g 维生素 B1 微量 琼脂 15.0g

pH 6.0

 

六、注意事项

1、菌种常规培养时间:细菌 1-2 天,酵母 3 天,霉菌 5-7 天,大型真菌 7-10 天。

2、菌种恢复培养前,建议将收到的菌种安瓿保存在 6-10°C 的环境下,某些菌种经过冷冻干燥保存后处于休眠状态,延迟期较长,如在说明建议的培养时间还未长起来,请继续在相应的环境下多培养 24 小时或者更长时间,直至菌种培养完成,有的菌种需要连续两次继代培养才能正常生长,一般来说菌种培养稳定后才能用于您的后续实验。

3、初次使用时请严格按照本说明书推荐条件和操作步骤进行复活培养,如使用其它类型培养基或培养条件造成菌种不活等损失,我单位不负责任。

4、恢复培养厌氧菌时,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厌氧条件:制作培养基时,应使用厌氧螺口试管,并利用高纯氮气去除试管和培养基中的氧气,使用者应保证菌种的安全存储和操作,带菌废弃物应高压灭菌处理后丢弃。

5、与菌种相关的其它信息请参阅微生物菌种查询网网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