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百欧博伟生物biobwcom
百欧博伟生物biobwcom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18,138
  • 关注人气: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红球菌的培养方法与实验内容及注意事项!

(2022-08-29 10:16:40)
标签:

技术

方法

注意事项

分类: 微生物菌种

         马红球菌的培养方法与实验内容及注意事项!

 

 

马红球菌(Rhodococcus equi)原称为马棒状杆菌(C.equi),曾归于棒状杆菌属,但近年来国外学者对其细胞壁进行分析后,发现有些棒状杆菌不符合棒状杆菌属的特性,因而1986年出版的《伯杰氏细菌学分类手册》第2卷,建议列入红球菌属,命名为马红球菌。

 

一、菌种简介

平台编号:Bio-61435

提供形式:冻干物

拉丁属名:Rhodococcus Equi

中文名称:马红球菌

属名:Rhodococcus

种名加词:equi

其它中心编号:=ATCC 6939

来源历史:←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24301)

收藏时间:2008.11.13

资源归类编码:15131513102

模式菌株:非模式菌株

主要用途:研究;分析检测

具体用途:研究、质量控制

特征特性:G+球菌,接触酶阳性,尿素酶阳性,无动力,生化反应不活泼,不发酵任何糖类和醇类。兼性厌氧。

生物危害程度:三类

致病对象:人畜共患

致病名称:腹泻等

传播途径:经口、消化道

培养基:心提取物 5.0g,脑提取物 12.5g,月示 胨10.0g,葡萄糖 2.0g,NaCl 5.0g,Na2HPO4 2.5g,琼脂15.0g,蒸馏水1.0L,pH7.4。

培养温度:37

资源保藏类型:培养物

保存方法:-80冰箱冻结法;真空冷冻干燥法

实物状态:有实物

共享方式:公益性共享;资源纯交易性共享;合作研究共享;资源交换性共享

用途:研究、质量控制,《GB 4789.3/-2/1/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阴性对照菌株。

注意事项:仅用于科学研究或者工业应用等非医疗目的不可用于人类或动物的临床诊断或治疗,非药用,非食用产品信息以出库为准

储存条件:冻干菌种和试管斜面请置于 2-8冷藏。

 

二、生物学特征

马红球菌为马、猪、牛等动物的致病菌,过去引起人类致病极为罕见。近年来,从人类感染性标本中检出本菌的报道呈上升趋势,被认为是人类机会致病菌,马红球菌均为产生橙黄、橙红色素,菌体呈多形态的革兰阳性杆菌,生化反应不活泼,不能发酵任何糖、醇类,触酶呈阳性反应为其主要鉴定要点。

马红球菌感染又称幼驹传染性支气管肺炎(foal infectious bronchopneumonia)。以1-6月龄幼驹发生化脓性支气管炎为特征。可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病驹在发病初期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时有咳嗽,随后出现稽留高温,结膜潮红,贫血,随着病情的发展,发生化脓性肺炎,呼吸迫促,鼻腔流脓液性分泌物,以后转为脓性。有的病驹关节肿大,最后卧地不起,多因脓毒败血症而死。 本菌还可引起猪的化脓性肺炎和淋巴结炎,牛和绵羊的化脓性肺炎。本菌还可能与人淋巴瘤以及脓用免疫抑制剂患者有关。

 

三、培养条件

1、培养基编号:CM0217

2、培养基成分:心提取物 5.0g,脑提取物 12.5g,月示 胨 10.0g,葡萄糖 2.0g,NaCl 5.0g,Na2HPO4 2.5g,琼脂 15.0g,蒸馏水 1.0L,pH7.4。

3、需氧类型:好氧

4、培养温度:37

 

四、培养方法

1、菌种是指食用菌菌丝体及其生长基质组成的繁殖材料。菌种分为母种(一级种)、原种(二级种)和栽培种(三级种)三级。工业发酵的有用菌种,其筛选步骤包括菌种分离、初筛和复筛。

2、挑选具有某种能力的有用菌种,也称种子制备,是指菌种在一定条件下,经过扩大培养成为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生产菌种的制备过程。以作接入发酵罐中进一步扩大菌体量及合成产物之用。

3、种子制备包括孢子制备和菌丝体制备 菌种制备。

4、保存在沙土管或冷冻管中的生产菌种,用无菌手续挑取少许,接入琼脂斜面培养基上,在25(或较高温度)下培养5~7天(或较长时间。所得孢子还需进一步用较大表面积的固体培养基以获得更多孢子(对于霉菌类孢子制备,多数采用大米、小米之类的天然培养基)。

5、将培养成熟的斜面孢子制成悬浮液,接种到扁瓶固体培养基上,于25~28培养14天。将成熟的扁瓶孢子于真空中抽干,使水分降至10%以下,并放入 4冰箱中备用。一次制得的孢子瓶可在生产上延续使用半年左右。

6、如果有些生产菌种不产孢子,如赤霉素产生菌或产孢子不多的,则可采用摇瓶液体培养制得菌丝体,作种子罐的种子。种子罐的目的是使接入有限的孢子或菌丝体迅速发芽、生长、繁殖成大量菌体。其中的培养基组分应是易于被菌体利用的碳源(如葡萄糖)和氮源(如玉米浆),及无机盐(如磷酸盐)等。作为发酵罐的种子应生命力旺盛、染色深、菌丝粗壮,无杂菌及异常菌体。接种量一般在10%~20%。

 

五、实验内容

1、称量→溶化→调pH→过滤→分装→加塞→包扎→灭菌→无菌检查

2、干热灭菌:装入待灭菌物品→升温→恒温→降温→开箱取物

3、高压蒸汽灭菌:加水→装物品→加盖→加热→排冷空气→加压→恒压→降压回零→排汽→取物→无菌检查

4、过滤除菌:组装灭菌→连接→压滤→无菌检查→清洗灭菌

 

六、注意事项

1、菌种常规培养时间:细菌 1-2 天,酵母 3 天,霉菌 5-7 天,大型真菌 7-10 天。

2、试管斜面菌种请尽快转接,不建议长期存放。

3、初次使用时请按照本说明书推荐条件进行复活培养,如使用其它类型培养基或培养条件造成菌种不活等损失,我单位不负责任。

4、使用者应保证菌种的安全存储和操作,带菌废弃物应高压灭菌处理后丢弃。

5、与菌种相关的其它信息请参阅微生物菌种查询网网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