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淋巴瘤细胞的背景与应用!
(2022-07-12 10:29:12)
标签:
知识教育应用 |
分类: 细胞 |
一、背景
小鼠淋巴瘤细胞是从用9,10-二甲基-1,2-苯并蒽在C57BL小鼠中诱导的淋巴瘤中建立的。能抗0.1 mM氢化可的松,对20 mcg/ml PHA敏感。还有一个亚株(EL4.IL-2,ATCC TIB-181)可以生成高水平的IL-2。检测表明肢骨发育畸形病毒(鼠痘)阴性。
小鼠淋巴瘤细胞胞体直径为12~15μm,圆形或类圆形。胞核椭圆形,常偏一侧。核染色质紧密而均匀,无核仁,胞浆较多,呈透明的淡蓝色,常有少许嗜天青颗粒。
淋巴细胞是免疫反应的核心。根据淋巴细胞的发生来源、形态结构、表面标志和免疫功能等方面的不同,可分为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三类。
T淋巴细胞随血循环到胸腺,在胸腺激素等的作用下成熟,而B细胞在骨髓中分化成熟。
当受抗原刺激后,T淋巴细胞即转化为淋巴母细胞,再分化为致敏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其免疫功能主要是抗胞内感染、瘤细胞与异体细胞等;
而B淋巴细胞是先转化为浆母细胞,再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并分泌免疫球蛋白(抗体),参与体液免疫,其功能是产生抗体,提呈抗原,以及分泌细胞内因子参与免疫调节;NK细胞不依赖抗原刺激而自发地发挥细胞毒效应,具有杀伤靶细胞的作用。
二、应用
用于苏丹、和诱导小鼠淋巴瘤细胞突变机制的研究:
实验阐明苏丹、和的致突变分子机制
本试验采用“小鼠淋巴瘤细胞L5178Y/TK+/-致突变检测方法”(L5178Y/TK+/-Mouse Lymphoma Mutation Assay,MLA)来获得胸苷激酶基因(tk)突变克隆。
为了检测含功能性tk基因的11号染色体(11b)上DNA断裂情况,挑取对照组和经不同浓度苏丹、和处理小鼠淋巴瘤L5178Y tk+/--3.7.2细胞得到的tk基因突变克隆,提取DNA,用基于PCR的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的分析方法考察11号染色体上分布的tk位点的杂合性缺失情况。
最后通过Hoechst33342/PI双荧光活染法检测经苏丹和处理的细胞凋亡情况。
从检测结果来看150μg/mL苏丹诱导的突变体中大克隆和小克隆发生LOH的比例分别为85%(17/20)、95%(19/20),所有克隆发生LOH的比例为90%(36/40);150μg/mL苏丹诱导的突变体中大克隆和小克隆发生LOH的比例分别为85.2%(23/27)、100%(15/15),所有克隆发生LOH的比例为90.5%(38/42);500μg/mL苏丹号组中大克隆和小克隆发生LOH的比例分别为83.3%(15/18)、90.9%(19/22),所有克隆发生LOH的比例为85%(34/40)。Hoechst33342/PI双荧光活染法表明在苏丹作用12、24和48小时其凋亡率分别为10.5%、29.5%、52.5%,在苏丹作用12、24和48小时其凋亡率分别为14.5%、28.0%、49.5%,随诱导时间的延长,凋亡率增高,呈时间依赖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