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应用与操作方法!

(2022-06-13 11:16:35)
标签:

方法

技术

应用

分类: 细胞

       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应用与操作方法!

 

 

一、背景

 

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采用胰蛋白酶-胶原酶混合消化法结合差速贴壁法,并通过上皮细胞专用培养基培养筛选制备而来;细胞经BFSP2免疫荧光鉴定,纯度可达90%以上,且不含有HIV-1、HBV、HCV、支原体、细菌、酵母和真菌等。

 

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分离自晶状体组织;晶状体源自胚胎发育外胚层,仅含有上皮细胞及其产物,晶状体囊膜作为屏障将晶状体与其它类型细胞完全分开;因而,晶状体上皮细胞培养既无神经和血管组织的干扰,又不受其它类型细胞如成纤维细胞的污染,保证了培养中细胞成分的单一性。

 

晶状体上皮细胞主要负责调节晶状体的生理平衡,包括电解质和液体的输送。在正常的发育过程中,晶状体上皮细胞分化和成熟,然后迁移到晶状体内部,产生晶体蛋白,自身也拉长而变成晶状体纤维细胞,并最终失去细胞核和其它的细胞器。研究表明,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分化和极化受到了眼部液体中的生长因子的调控,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和胰岛素等。

 

细胞贴壁后为扁平不规则多角形,呈单层生长、连成膜状。晶状体上皮细胞是紧密贴附于晶状体前囊内表面的单层上皮细胞,其异常增殖和分化与白内障和后囊混浊的发生密切相关,体外培养是研究其生长规律的主要手段。

 

二、操作方法

 

1、取出25cm2培养瓶,75%酒精消毒,拆下封口膜,放入37,5%CO2细胞培养箱中静置6-8小时或者过夜,以稳定细胞状态。

 

2、待细胞达到80%汇合时准备进行传代培养。

 

3、细胞传代

 

1)吸出25cm2培养瓶中的培养基,用PBS清洗细胞一次;

 

2)添加0.125%胰蛋白酶消化液约1mL至培养瓶中,37温浴1min左右;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待细胞回缩变圆后吸弃消化液,再加入完全培养液终止消化;

 

3)用吸管轻轻吹打混匀,按1:2或1:3等适当的比例进行接种传代,然后补充新鲜的完全培养基至5mL,放入37,5%CO2细胞培养箱中培养;

 

4)待细胞完全贴壁后,培养观察。之后每隔2-3天更换新鲜的完全培养基。

 

三、应用

 

用于槲皮素对糖尿病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

 

通过观察槲皮素(QUE)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性白内障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凋亡及其凋亡调控基因bcl-2、bax表达的影响,探讨槲皮素对糖尿病大鼠晶状体的保护作用。

 

方法:

 

1、体重150g-180g雄性SD大鼠60只,经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排除双眼晶状体病变及其它眼部疾病。适应性喂养7d后禁食12h,不禁饮,随机抽取40只予以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剩余20只大鼠则设置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0.1mol/L柠檬酸盐缓冲液。72h后尾静脉取血,测得空腹血糖≥16.7mmol/L为造模成功。

 

2、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糖尿病组)和槲皮素干预组(槲皮素组)。自造模成功第二天起,槲皮素组每日给予槲皮素50mg/kg灌胃,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每天给予等体积0.5%羧甲基纤维素(CMC)灌胃。实验过程中对大鼠饮食、饮水、尿量、精神等一般情况进行每日观察及记录,每周称量体重1次并记录,每2周检测血糖1次。

 

3、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给以大鼠双眼充分散瞳,采用数码裂隙灯显微镜每周1次对各组晶状体混浊程度进行观察并记录。分别于STZ注射后4周、8周处死各组大鼠5只,12周时处死各组剩余大鼠。摘除眼球,分离晶状体,每组各时间点取5只晶状体用于固定包埋,制备石蜡切片用于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晶状体上皮细胞中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各组剩余晶状体用于制备细胞悬液检测细胞凋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