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卵巢癌细胞的培养步骤与应用!

(2022-05-12 11:01:47)
标签:

技术

方法

应用

分类: 细胞

           人卵巢癌细胞培养步骤与应用!

 


一、背景

 

人卵巢癌细胞是人卵巢癌悬浮细胞系,该细胞建系于1993年。细胞于原代培养至第17天首次传代,以后反复传代,生物学特性稳定。可表达多种肿瘤标志物和野生型P53蛋白、突变型P53蛋白。裸鼠接种产生分化差的腺癌。

 

卵巢癌是卵巢肿瘤的一种恶性肿瘤,是指生长在卵巢上的恶性肿瘤,其中90%~95%为卵巢原发性的癌,另外5%~10%为其它部位原发的癌转移到卵巢。由于卵巢癌早期缺少症状,即使有症状也不特异,筛查的作用又有限,因此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就诊时60%~70%已为晚期,而晚期病例又疗效不佳。

 

二、培养步骤

 

1)复苏细胞:将含有1mL细胞悬液的冻存管在37水浴中迅速摇晃解冻,加入5mL培养基混合均匀。在1000RPM条件下离心5分钟,弃去上清液,补加4-6mL完全培养基后吹匀。然后将所有细胞悬液加入培养瓶中培养过夜(或将细胞悬液加入6cm皿中),培养过夜。第二天换液并检查细胞密度。

 

2)细胞传代:如果细胞密度达80%-90%,即可进行传代培养。收集细胞,1000RPM条件下离心8-10分钟,弃去上清液,补加1-2mL培养液后吹匀,将细胞悬液按1:2到1:5的比例分到新的含8ml培养基的新皿中或者瓶中。

 

三、应用

 

用于双氯芬酸对卵巢癌铂类耐药细胞COC1/DDP化疗敏感性的影响研究:

 

MTT检测药物对卵巢癌铂类耐药细胞COC1/DDP的增殖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药物作用后卵巢癌铂类耐药细胞COC1/DDP的凋亡率;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卵巢癌细胞COC1和卵巢癌铂类耐药细胞COC1/DDP细胞中E2F1的表达情况。

 

方法:应用MTT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双氯芬酸单药、顺铂单药及顺铂联合双氯芬酸作用后卵巢癌铂类耐药细胞COC1/DDP的生长抑制率及其对顺铂的半数抑菌浓度(IC50)和细胞凋亡率;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卵巢癌细胞COC1及卵巢癌铂类耐药细胞COC1/DDP中E2F1表达情况,检测不同浓度的双氯芬酸作用48h后及浓度为50mol/L的双氯芬酸作用72h后卵巢癌铂类耐药细胞COC1/DDP中E2F1表达情况。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和分析实验数据。以a=0.05作为检验水准。

 

结果:1、双氯芬酸单药作用48h后卵巢癌铂类耐药细胞COC1/DDP的生长抑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药物浓度10mol/L、30mol/L、50mol/L三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浓度70mol/L、90mol/L与以上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顺铂单药作用48h后卵巢癌铂类耐药细胞COC1/DDP对顺铂的IC50=8.39g/ml,顺铂联合双氯芬酸作用48h后卵巢癌铂类耐药细胞COC1/DDP对顺铂的IC50=4.35g/ml,两者抑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浓度为50mol/L的双氯芬酸单药作用48h后卵巢癌铂类耐药细胞COC1/DDP细胞凋亡率=(2.850.37)%,浓度为4g/ml的顺铂单药作用48h后卵巢癌铂类耐药细胞COC1/DDP细胞凋亡率=(12.740.45)%,顺铂联合双氯芬酸作用48h后卵巢癌铂类耐药细胞COC1/DDP细胞凋亡率=(23.780.49)%,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