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因子DP1抗体的背景与应用!
(2022-04-26 11:30:10)
标签:
知识教育佛学 |
分类: 百欧博伟生物 |
一、背景
转录因子DP1抗体是一类可以特异性结合转录因子DP1的多克隆抗体,主要用于转录因子DP1的体外免疫学检测实验。
真核生物转录起始过程十分复杂,往往需要多种蛋白因子的协助,转录因子与RNA聚合酶形成转录起始复合体,共同参与转录起始的过程。根据转录因子的作用特点可分为二类;第一类为普遍转录因子,它们与RNA聚合酶共同组成转录起始复合体时,转录才能在正确的位置开始。
除TFD以外,还发现TFA,TFB,TFF,TFE,TFH等,它们在转录起始复合体组装的不同阶段起作用。第二类转录因子为组织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这些TF是在特异的组织细胞或是受到一些类固醇激素\生长因子或其它刺激后,开始表达某些特异蛋白质分子时,才需要的一类转录因子。
转录因子DP1即SRP在内质网膜上的受体蛋白,它能够与结合有信号序列的SRP牢牢地结合,使正在合成蛋白质的核糖体停靠到内质网上来。停靠蛋白含有两个亚基,一个亚基暴露于细胞质的亲水部分,由640个氨基酸组成;另一个亚基是嵌入膜内的疏水部分,由300个氨基酸所组成。SRP受体蛋白除了同SRP结合将核糖体引导到内质网,同时,它的α亚基与SRP一起催化GTP水解释放能量,帮助信号肽转位。
DP蛋白家族有三个成员,即DP-1、DP-2和DP-3,DP-1和DP-2分别具有三个和四个异构体。DP蛋白家族成员以及异构体间存在结构和功能的差异,能通过组织特异性表达和显性负性方式在家族内部构成调节系统,对生理功能进行精细调节。
二、应用
用于细胞转录因子E2F1对下游基因的调控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
细胞内重要的转录因子E2F1是E2F家族中第一个被克隆出来的蛋白,对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都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E2F1参与了细胞周期从G1期到S期的转换:在细胞周期G1期前,Rb与E2F1结合限制了其活性,当细胞周期蛋白激酶CDK结合蛋白Rb后,磷酸化的Rb释放E2F1/DP-1复合物,这样E2F1/DP-1就结合到基因组上,发挥转录调控功能激活下游基因,进而使细胞周期从G1期转换到S期。
同时,E2F1还发挥促凋亡功能,通过p53依赖型以及p53非依赖型两种细胞信号通路,进而激活下游促凋亡蛋白如:Bcl-2 homology3(BH3)-only proteins PUMA,Noxa,Bim,Hrk/DP5,Bik以及Caspase-3,-9等;此外,E2F1还抑制细胞存活信号通路分子如:NF-κB,Mcl-1等。通过E2F1这两方面的作用,最终带来细胞的凋亡。
因此,转录因子E2F1与肿瘤的治疗有很密切的关系,以E2F1作为肿瘤药物靶点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转录因子E2F1在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为了研究E2F1对其下游基因的调控,利用稳定表达ER-E2F1即雌激素受体与E2F1的融合蛋白的H1299细胞株进行研究。
该细胞株能够稳定表达大量融合蛋白ER-E2F1,这样细胞内这些融合蛋白就会与细胞膜上的大量配体相结合,从而将ER-E2F1固定在细胞核之外。当加入雌激素受体抑制剂(4-OHT)处理一段时间后,ER-E2F1与细胞膜上的配体的结合就会被打断,大量的ER-E2F1就会进入细胞核内发挥E2F1的转录调控功能。
首先是建立并通过G418筛选出稳定表达HA-ER-E2F1融合蛋白的H1299细胞株;其次,在雌激素受体抑制剂(4-OHT):处理的情况下,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发现E2F1能够在蛋白水平上激活下游蛋白DP-1和B-Raf;再次,用细胞株H1299和Hela,在瞬时转染质粒HA-E2F1的情况下,通过western blot技术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分别证实E2F1在蛋白水平上激活下游蛋白DP-1和B-Raf。
最后,利用H1299细胞株,在瞬时转染质粒HA-E2F1的情况下,通过Rt-PCR技术检测发现,E2F1在转录水平上激活DP-1.在所建立的E2F1对其下游基因调控的稳定表达系统中,融合蛋白ER-E2F1在细胞内是大量表达的,只是通过雌激素受体抑制剂(4-OHT)来改变该蛋白的细胞空间定位,进而在人为可控的情况下来研究E2F1对其下游基因的调控。
结论揭示了E2F1蛋白与其下游蛋白DP-1之间的关系,这对于研究E2F1/DP-1异二聚体的形成与功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