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源性细菌的检查方法与鉴定步骤!
(2021-09-08 11:25:56)
标签:
技术方法收藏 |
分类: 百欧博伟生物 |
一、原理
细菌染色体上整合有前噬菌体(或称原噬菌体)并能正常生长繁殖而不被裂解的细菌,称为溶源性细菌。溶源性细菌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而且自发裂解,释放温和噬菌体,但频率较低(10-2~105)物理方法(如紫外线和高温)和化学方法(如丝裂霉素C)可诱导大部分溶源菌裂解并释放温和噬菌体。溶源性细菌对同一种或关系密切的噬菌体具有免疫性,因此对于溶源菌的检查必须有相应的敏感菌株才能确定,敏感菌株对以从待检的溶源菌株相近的种或变种或不同菌株中找到。
溶源性细菌裂解释放噬菌体,会给发酵工业带来威胁,溶源性细菌使宿主细胞发生溶源转变,不仅可以保护溶源菌免受同源噬菌体的再感染,还会赋予宿主细胞新的特性,温和噬菌体已被广泛用于转导、基因工程载体和分子生物学等领域。本实验采用诱导方法使溶源细菌裂解.再用敏感菌双层平板法检测诱导后噬菌体释放数目的增加,从而确认细菌的溶源性。
二、材料
1、样品
2、培养基及药品和试剂
3、设备
4、器皿及其他
三、方法与步骤
本实验采用紫外线处理诱导溶源菌裂解,未经诱导处理的溶源菌菌悬液做对照。
1、溶源菌培养 将经LB斜面活化的大肠杆菌225(λ),接种于装有20mlLB培养液的250ml三角瓶内,30振荡培养16h,再从中取2ml菌悬液接入另装有20ml LB培养液的250ml三角瓶内,37振荡培养2h至对数期。
2、排除游离噬菌体
3、诱导溶源菌
4、溶源性菌株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