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霉菌属(Aspergillus)基本知识!
(2020-06-04 14:42:17)
标签:
知识文化教育 |
曲霉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可感染动物,也可寄生于饲料、粮食中引起动物中毒。常见有烟曲霉、黄曲霉、寄生曲霉、棕曲霉、杂色曲霉、构巢曲霉、白曲霉以及黑曲霉等,其中以烟曲霉感染致病为主,同时也可产生毒素,黄曲霉、寄生曲霉、棕曲霉、杂色曲霉等主要均以所产毒素而致病。
曲霉的菌丝分支分隔,分生孢子梗生长在足细胞上,不分支。顶端膨大呈圆形的顶囊,上着许多单层或双层的小梗,小梗着生分生孢子,孢子呈链状,可呈黄、绿、黑、灰等颜色。
一、烟曲霉(A.fumigatus)
烟曲霉主要引起家禽的曲霉性肺炎及呼吸器官组织炎症,并形成肉芽肿结节。也可感染哺乳动物和人,在混合感染病例中,除烟曲霉外,亦可见黄曲霉、黑曲霉、构巢曲霉、青霉及毛霉。
烟曲霉在形态和结构上与其他曲霉菌相同,菌丝无色透明或微绿,分生孢子梗较短(小于300μm),顶囊直径20~30 μm,小梗单层,长6~8 μm,末端着生分生孢子,孢子链达400~500 μm。分生孢子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2~3.5μm,呈灰、绿或蓝绿色。
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最初为白色绒毛状,迅速变为绿色、暗绿色以及黑色,外观呈绒毛状,有的菌株呈黄、绿和红棕色。
二、黄曲霉(A.flavus)
黄曲霉菌丝分支分隔,分生孢子梗壁厚、无色,长度小于1 mm,直径10~20 μm;顶囊大,呈球形或近球形,上着单层或两层小梗,直径300~400 μm;分生孢子呈圆形或椭圆形,呈链状排列。在培养基上初为灰白色、扁平,以后出现放射状皱纹,菌落颜色转为黄至暗绿色,菌落背面无色至淡红色。可产生对人和多种动物呈现强烈毒性作用的黄曲霉毒素,据其毒性作用可分为急性或亚急性、慢性、致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