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生物基本知识:真菌染色新方法的探索!

(2019-12-14 09:44:53)
标签:

真菌染色新方法的探索

文化

教育

分类: 百欧博伟生物

            微生物基本知识:真菌染色新方法的探索!


目的:探索一种真菌染色新方法。方法:对传统染色法与改良染色法进行比较。

结果:传统染色法镜下所见,菌丝体与孢子分离,底影不干净,影响观察;改良染色法使真菌孢子不易脱落,菌丝和孢子能保持自然形态,染色干净、清晰。

结论:本方法简单、易掌握,非常适用于实验室大批量制片。

 

真菌的种类很多,在自然界分布极广,它的形态结构复杂,菌丝体和孢子的形态特征随真菌种类不同而异,是鉴别真菌的重要依据。传统的真菌染色方法,常常造成真菌孢子脱落,从而改变了它原有的形态构造,影响观察、鉴定。我们经多次反复摸索,利用真菌菌丝体呈上耸向空间生长特征,用插片法使菌丝体生长在盖玻片上,这样制作的真菌染色片效果更为理想,在以往的文献中还未见报道。现将本方法报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菌种

青霉菌、黑曲菌、黄曲菌、毛霉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等,以上菌种均为本实验室保存提供。

染液的配制染液

苯酚(结晶品)20 g,乳酸20 ml,甘油40 ml,棉兰(Cotton blue)0.05 g,蒸馏水20 ml,将苯酚、乳酸、甘油溶解于蒸馏水中(可微加热),再加入棉兰,摇匀,备用。

沙氏培养基的制备

蛋白胨10 g,葡萄糖40 g,琼脂1 g,蒸馏水1 000 ml,68.95 kPa,20 min,备用。

方法

设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各染片100张。试验组即改良的真菌染色法,将沙氏培养基倾注大平板,取无菌盖玻片沾上融化的沙氏培养基,密集竖立插在大平板上,将上述菌种用灭菌蒸馏水轻轻刮下,滴在大平板上,并轻轻摇动,使之均匀分布于平板表面,盖上平板盖,于25 ~28 湿盒孵育,72 h取出后,用镊子轻轻取出盖玻片,用火焰固定或自然晾干后,滴上棉兰染色液,2 h~3 h后,于水中轻柔漂洗,然后晾干,放载玻片上封片。对照组即传统的真菌染色法,在无菌载玻片上滴加融化的沙氏培养基1滴~2滴,将菌种接种在沙氏培养基上,加盖无菌盖玻片,于25 ~28 湿盒孵育,72 h取出后,揭开盖玻片,滴加染液,使真菌培养物与棉兰染液混合染色。

染色效果评判标准

优片:镜下观察可见真菌菌丝体和孢子形态保持自然完整,孢子基本没有脱落,底影干净、清晰;良片:在镜下观察可见大部分菌丝与孢子形态较为完整、有少许脱落、底影较脏;差片:在镜下观察可见孢子与菌丝分离、脱落、底影脏,形态不完整。

 

二、结果

试验组:染片100张属优片有80张,良片有10张,差片有10张;对照组:染片100张属优片有10张,良片有10张,差片有80张。两组优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三、讨论

两种不同染色方法的结果比较,可以看出制片效果有以下明显差异:传统法由于菌种接种在载玻片琼脂培养,棉兰液染色时,染料挂有琼脂,镜下可见底影脏,影响检测效果;改良法是直接滴加棉兰染液在盖玻片上进行染色,这样有效减少杂质的干扰,提高底影洁净度,镜下可见干净、清晰;传统法掀开盖玻片,容易使孢子与菌丝分离、脱落;改良法是利用真菌菌丝体和孢子向上生长构造,菌丝体和孢子生长在盖玻片上,使真菌形态保持自然完整。我们经多次反复实践证明,本法简单、易掌握,效果好并适合大批量快速制片,不失为一种真菌染色的新方法。

中国微生物菌种查询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