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先:从实际出发,理性选科
(2022-05-16 09:34:41)分类: 示范引领 |
从实际出发,理性选科
张志先
“3+1+2”模式分为全国统考科目、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
语文、数学、外语3科为全国统考科目,总分均为150分,所有学生必考,不分文理科;考生在历史、物理中选择1门作为首选科目,总分为100分,按照原始分计算;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作为再选科目,各科总分也是100分,按照等级赋分计算在高考成绩中。
在进行选科时,建议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合理选择选考科目:
1、学科基础及提升空间
基础好,相当于一个好的起点。学习亦是如此,因此要去寻找自己的优势学科,对于学习基础的判断应该结合分数、排名来综合判断。学科基础代表的是现实状况,提升空间则代表未来可能,它是选科后到高考前,影响学科成绩变量的关键因素。
2、个人学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六门学科几乎涉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去找到学科背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绝不是一件难事。
3、性格特征和生涯规划
我们未来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想从事什么样的职业?还可追溯至上哪所大学?学习什么专业?这些都可以先落脚于选科组合。
4、高校专业招生要求
新高考选科下高校专业有不同的选科要求,一般分为不限科目、必选1门/2门、2门任选一门几种要求。高校专业录取直接与选考科目挂钩,因此高校招生专业要求在考生选择科目时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5、考虑学科本身的难度系数
有的学科学起来要有一定的悟性,各个学科的确存在不同的难度。
6、中学客观情况
由于师资力量、历史传统等因素,学校都有自己优势和劣势科目。学生在各科成绩差不多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学校的优势科目。
以上只是一些原则性的方法,至于最终选科如何,由自己来综合评判。
新的选科模式,放大了学生的选择权。选择多了,是好事,但也有很多困惑。学生在选择科目时,要综合考虑学科成绩、学科兴趣、学好的信心,以及大学要求和今后的就业。
天上不会掉馅饼,地上也没有免费的午餐,选择了就要承担责任!
没有人随随便便就能成功,学习本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不管怎么选,前提条件我们是要能够考取大学,迈过这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