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0-12-24 08:45:34)
分类: 示范引领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在答题卡上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写在试卷、草稿纸上或答题卡非题号对应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规定以外的笔和纸答题,不得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檫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5.本试卷共七大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古代文化常识(9分)
1.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表,就是“表奏”,又称“表文”,是中国古代下级呈给上级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在表中可以有所陈述、请求、建议。
B. “敕造”意为奉皇帝之命建造。“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命令的专称。
C. 御史,春秋战国时期为国君亲近之职,掌文书及记事。秦时有纠察弹劾之权,汉以后,御史职责则专司纠弹。
D. “舍簪笏于百龄”中的“簪笏”是指代官职,其中“簪”是束发戴冠用来固定帽子的簪,“笏”是朝见皇帝时用来记事的手板。
2.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孝廉,唐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即每年由地方官考察当地的人物,向朝廷推荐孝顺父母、品行廉洁的人出来做官。
B. 待漏,指百官五更前入朝,等待朝拜天子。漏,铜壶滴漏,古代的一种计时方法,用铜壶盛水,滴漏以计时刻。  
C. 万乘,万辆兵车,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周制,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此常以“万乘”指天子、帝王、帝位。
D. 斋戒,通常指古人在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沐浴更衣,不饮酒, 不吃荤,禁欲守戒,洁身清心,以示虔诚之意。
3.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顿首,古时的一种跪拜礼。行礼时,以头叩地停顿一段时间才起身,故称“顿首”。也用于书信的起头或结尾,表致敬。
B. 字,本义是生儿育女。古时,男子二十岁结发加冠时取字,女子十八岁许嫁结发及笄时取字,字常常是“名”的解释和补充。
C. 勒石,刻石记功,亦指立碑。此典故出自《后汉书》“勒石燕然”,当时东汉窦宪破北匈奴后,封燕然山,刻石记功而归。
D. 皇太子,皇帝的长子,是封建社会皇帝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其地位仅次于皇帝。居住于东宫,故常以东宫代指太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插入郭军在连队六年的杰出表现,与他被命令退伍的现实形成反差,构成情节上的跌宕变化,深化了作品的情感意蕴。
B.从不愿让师长提干到要师长出面留下自己,郭军行为的前后变化既强化了退伍命令带给他的心灵冲击,也突显了他的不甘。
C.和平年代军人职能发生了转变,郭军不能认识并接受这样的事实,想要通过师长摆脱农村户口留在部队,因此受到高林讥讽。
D.文中通过描写郭军的心路历程,既展现了普通军人面对命运转折时的彷徨失落,又讴歌了他们爱国奉献、深明大义的品格。
5.小说是怎样使郭军这一人物显得真实可信的?请简要分析。(6分)
6.结尾写郭军与小姑娘相遇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2017年高考全国3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 ”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知颍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B.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C.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D.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的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取代岁聘使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
B.许将善于治理,境内牢狱皆空。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当地没有犯法之人。当地士人爱好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然止息。
C.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众犹如一人。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能作出回答。
D.许将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其时司马光已去世,却受到朝廷权臣的不公平对待,当皇上征询许将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4分)
(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4分)
11.在出使契丹这件事上,许将体现了哪些过人之处?请简要说明。(3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18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13题。
钜鹿赠李少府
高适
李侯虽薄宦,时誉何籍籍。
骏马常借人,黄金每留客。
投壶华馆静,纵酒凉风夕。
即此遇神仙,吾欣知损益。
【注】投壶:古代饮宴时的一种游戏。设投壶一个,宾主依次向壶中投矢,胜者罚负者饮酒。
损益:对自己有损或有益的朋友。《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中李少府的“薄宦”与其“时誉籍籍”形成对比,突出李少府的声名卓著。
B.尾联中“神仙”指李少府。诗人以此称之,包含着对李少府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C.“吾欣知损益”一句运用典故,意思是通过李少府可以看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
D.全诗质朴的语言中蕴含着诗人的真挚情意,风格不同于其边塞诗的雄壮浑厚。
13.请结合诗歌的中间两联,分析李少府的形象特点。(6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张生    
欧阳修
一别相逢十七春,颓颜衰发互相询。
江湖我再为迁客,道路君犹困旅人。
老骥骨奇心尚壮,青松岁久色逾新。
山城寂寞难为礼,浊酒无辞举爵频。
【注】张生,名不详,为诗人天圣八年试进士时结交的文士。当年诗人考中,张生落榜。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十七春”写分别之久,“颓颜衰发”尽显沧桑,饱含无限感慨。
B.请人两次被贬,谪居山城,张生仍功名未就,二人的命途皆坎坷不平。
C.颈联化用“老骥伏枥”的典故,又以“青松”作比,来表明人生态度。
D.诗人设酒与友人话别,追溯过往,畅想未来,诉说了彼此的远大抱负。
15.诗歌尾联中的“举爵频”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五、名句名篇默写(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每空1分)
(1)《氓》中“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两句表明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2)《离骚》中揭露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绳、苟合取容的句子是:                      
(3)在《劝学》中,荀子认为原来笔直的木材做成车轮后,弯度合乎圆规,“_______,________”,是火烤使它这样的。
(4)韩愈在《师说》中指出,为师者要重视“道”,不应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_____________”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传道解惑,“_____________”的做法是非常不明智的。
六、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以下文段,完成17~19题。
古建筑群院藏文物及专家学者的智力资源,是故宫博物院独具特色的资源怎样让这些资源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故宫给出的答案中,排在第一位的要素是“公众”(        )从“故宫萌物”系列文创产品,到人见人爱的“故宫猫保安”,再到各种令人_____的《上新了•故宫》,紧扣年轻人的笑点泪点兴趣点,故宫告别了正襟危坐的形象,在_____时代心弦的过程中一点点走近年轻人,血脉筋骨也为之舒活今年,故宫迎来了自己的600岁生日“把一个壮美的故宫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是故宫____的目标我们“交给下一个600年”的是一堆冰冷的文物,还是一个_____着鲜活生命力的文化存在?这是值得思考的重大问题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故宫通过创新表达给沉睡的文物赋予了活力,能真正践行“让文物活起来”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正是抱持着这样的想法,故宫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年轻一代
B.故宫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年轻一代,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想法
C.正是因为故宫抱持着这样的想法,年轻一代被投注了更多的目光
D.故宫的目光更多地投向年轻一代,正是这样的想法所决定的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忍俊不禁    拨动 孜孜不倦  涌动
B.啼笑皆非    撩拨 孜孜以求  涌现
C.忍俊不禁    撩拨 孜孜以求  涌动
D.啼笑皆非    拨动 孜孜不倦  涌现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故宫通过创新表达给沉睡的文物注人活力,能真正践行“让文物活起来”的理念
B.故宫通过创新表达给沉睡的文物赋予了活力,能真正做到“让文物活起来”的理念
C.故宫通过创新表达给沉睡的文物带来了活力,“让文物活起来”的目标能真正践行
D.故宫通过创新表达赋予沉睡的文物以活力,能真正践行“让文物活起来”的目标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通常认为,除了遗传,近视主要和个体长时间伏案学习或工作有关。然而近几年的研究表明,近视           ,而不是因为伏案学习或工作的时间过长。也就是说,只要接受的户外光照充足,    ,也不容易近视。这可能是因为阳光能够刺激视网膜中多巴胺的分泌,而多巴胺的增加可以抑制眼球的伸长。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孩子每天在1000勒克斯的光照中待上3小时就可以防止近视。这样的光照值相当于一个人在晴朗的夏天配戴太阳镜,站在树荫下所接受的光照值。而一间亮灯的办公室或者教室的光照值通常小于500勒克斯。目前,有些国家已将孩子每天      定为一项准则。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5分)
7月27日,为测试运行状态,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由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协同控制,在飞离地球约120万公里处回望地球,利用光学导航敏感器对地球、月球成像,获取了地月合影——这是由中国航天器拍摄的距离地球最远的地月合影。在这幅黑白合影图像中,地球与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状,在茫茫宇宙中相互守望。根据照片判断,“天问一号”探测器反应灵敏,飞行姿态正确,与地面配合默契,有望完成火星探测任务。
七、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高校招生宣讲会在学校礼堂举行,来自西安交大的老师讲述了当年交大西迁的故事。上世纪 50 年代,国家从大局出发,决定将交通大学从上海迁往西安。一批交大人响应国家部署,克服重重困难,随学校西迁。他们将先进知识和文化带入西部,也将毕生的精力奉献西部开发。如今,西安交通大学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高等学府,持续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
宣讲在同学们当中引起了广泛的反响。有的同学说:要弘扬西迁精神,像老一辈交大人一样,到西部去。也有的同学说,现在与过去不同了,弘扬西迁精神不一定非要到西部去,通过信息和科技也能改变西部。有人认为,应先提升自己,发展自己,才能随时响应国家的需要……
请结合材料内容,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1)以当年西迁交大人身份,临行前给亲友写一封告别信。
(2)以高三学子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在“弘扬西迁精神”主题班会上交流。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厦门双十中学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期中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一、古代文化常识(9分)
1.  A(A. 是臣下呈给帝王。)
2.  A(A. 汉代以来,不是唐代)
3. C(A. 顿首是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B. 女子十五岁许嫁结发及笄时取字;D. “皇帝的长子”错,一般为皇帝的嫡长子。)
二、现代文阅读(15分)
4.C(C项考查对小说文本内容和结构特征的分析与鉴赏。和平年代军人职能发生了转变,郭军开始不能认识并接受这样的事实,他仍认为军人的价值是战斗沙场、报效国家,因此想要通过师长留在部队。后来在高林和小女孩的启发下,他才认识到和平年代军人的职能已经发生了改变,因而接受了退伍。文本中并无依据表明摆脱农村户口是郭军的主观意愿。C 项不正确。)
5.人物源自生活,小说选材聚焦和平年代军人的去留问题,人物符合历史真实;人物情感转变合理,以次要人物推动情节,促成其情感转变;人物描写真实,运用大量心理描写,集中展现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复杂情绪,给人真实的感受;人物形象丰富、立体,既展现军人的高尚情怀,也表现其作为普通人的苦闷无奈。(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推动情节发展,促成郭军认识的转变;烘托高林、郭军等军人保家卫国的高大形象;深化主题,引发对和平时期军人价值的再思考;淡化了故事的伤感意味,营造了温暖的氛围。(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7.D(此题注意“初”表时间,单独断开,“选者”作后句的主语,在前面断开。)
8.C(“他们不仅职位很高”错误,他们职位一般。)
9.A(“坚决予以反击”错误,原文没有这一信息。)
10.(1)许将说:“这件事,指示边地官员办理不就行了,要派使者做什么呢?”萧禧羞惭不能回答。
(“申饬”: 指示。“何以……为”: 怎么用得着……呢,要(拿、用)……做(干)什么呢。每点1分,通顺2分。)
(2)章惇担任宰相,与蔡卞一起恣意罗织诬陷,贬斥元祐旧臣,奏请开掘司马光坟墓。
(“肆”:放纵、恣意。“发”:打开、开掘。每点1分,通顺2分。)
11.出使前查阅档案,精心准备;比试射箭中先射中,武艺不凡;面对契丹使者,随问随答,不失国体;巧妙对答,让契丹使者感到羞愧,无以应对。(每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三点即可。)
【参考译文】
许将字冲元,是福州闽县人。考中进士第一。神宗召他入对,任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当初,选拔调动人才,先要经过南曹,接着是考功,综合考查没有法度,官吏得以改动做坏事,选人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许将上奏罢免南曹。设公堂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人没有无理阻止,故意刁难。契丹以二十万的兵力逼近代州,派遣使者要求代州的土地,每年宋方的使者不敢去,就任命许将去。许将入朝对答说:“我在侍从的职位,朝廷的重要决定不能不知道。万一契丹谈到代州的事情,不对他们驳斥,就会伤害国家大体。”于是命令许将到枢密院查阅文书。等到了契丹境内,当地住的人骑在房梁上聚众观看,说道:“看看南朝的状元。”等到练习射箭,许将先射中。契丹派萧禧作陪客,萧禧果然拿代州来提问,许将随问随答。萧禧又说:“界线没有定下来,以和好为重,我将到贵国去进行划分。”许将说:“这件事情,命令守边的大臣去做还不行吗?为何还要出使呢?”萧禧羞愧不能回答。回来报告,神宗称赞他,第二年,担任秦州知州,又改任郓州知州。元宵节点灯,官吏登记那些偷盗的人把他们关入狱中,许将说:“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了。”都把他们释放,从此百姓没有一个人犯法,很多监狱都空了。父老感叹道:“从王沂公之后五十六年,又看到监狱空了。”郓州的俗人士子喜欢聚集诽谤官方,许将虽然没有禁止,但他们的风俗自动改变。征召担任兵部侍郎。上疏说:“治理军队有规章,名称虽然不同,或纵或横,或方或圆,让万众像一人一样。”对夏用兵时,神宗派侍从向他询问兵马的数量,许将立即详细奏报;第二天,询问枢密大臣,却回答不上来。绍圣初年,入朝任吏部尚书。章惇任宰相,和蔡卞一同大肆罗织罪名,贬谪元祐时的大臣,上奏挖司马光的墓。哲宗拿这件事问许将,许将回答说:“挖别人的墓,不是高尚品德的人所做的事。”担任颍昌府知府,又调任到大名府,在大名府六年,多次告老还乡,被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年,去世,年七十五岁。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文定。
四、古代诗歌阅读(18分)
12.C(“吾欣知损益”一句运用典故,意为可以以李少府为典范来辨明朋友的好坏。)
13.慷慨大方。李少府经常将骏马借与别人,黄金也和他人分享,由此可见,他是一个慷慨之人。射艺高超。“投壶华馆静”是说,李少府投壶之时,大家都凝神观赏,大厅内一片寂静,侧面表现其投壶技艺的高妙。潇洒不羁。傍晚时分,凉风习习,李少府与宾客尽情畅饮,表现出其潇洒不羁的一面。(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14.D(“畅想未来,诉说了彼此的远大抱负”属无中生有。)
15.诗人频频举杯,表示礼数不周之歉意;饱经沧桑,借酒浇愁,排遣苦闷辛酸之情;以酒互勉,表达不甘沉沦之志;正视困境,以酒壮怀,体现豁达之胸襟。(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五、名句名篇默写(8分)
16. (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2)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3)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
(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小学而大遗
(每空1分,共8分,错一个字该空就不得分。)
六、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A(“这样的想法”应紧承括号前文内容,可先排除 B、D;括号下文的主语是故宫,而 C 项的主语是“年轻一代”,与下文衔接不紧密,可排除 C。)
18.C(“忍俊不禁”,忍不住笑;“啼笑皆非”形容既令人难受又令人发笑。“啼笑皆非”带贬义,根据语境应选“忍俊不禁”。“拨动”和“撩拨”都可与“心弦”搭配,根据语境选“撩拨”更合适。“孜孜不倦”与“目标”不能搭配,应选“孜孜以求”。“涌现”侧重“出现”,“涌动”侧重“流动”,根据语境应选“涌动”。)
19.A(画线句有两处错,第一处错是“给”和“赋予”搭配不当;第二处错是成分残缺,“践行”后面缺宾语“理念”。能把两处错都改对的只有 A 项。)
20.示例:主要是因为接受的户外光照不足   即使是长时间伏案   接受3小时以上的户外光照
(每答出一点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 示例:7月27日,“天问一号”探测器由地面控制,在飞离地球约120万公里处获取地月合影,这表明它状态良好,有望完成火星探测任务。(每点1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