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教学设计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读书交流 |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第二单元
《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反复诵读,归纳情节,借助“淇水”感知女主人公情感变化,初步培养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感受人物形象的文化意义和美学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坚强独立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借助“淇水”感知女主人公情感变化,分析人物形象,初步培养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教学难点】
合作探究感受人物形象的文化意义和美学价值。
【教学方法】
分析法、诵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课件辅助)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激趣导入
(因为面对的是陌生学生,教师一定得注意与学生拉近距离。)可化用徐志摩的《偶然》,我是天空下的一片云,偶然走进你的波心--
初中我们曾学过《诗经》中的作品,哪位同学能说说?(生答《关雎》《蒹葭》《静女》)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国风·周南·关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国风·秦风·蒹葭》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国风·邶风·静女》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国风·召南·摽有梅》
大家可能都发现了,《诗经》中三分之一的篇目刻画的都是女子形象,她们或明眸善睐,或娴静柔美,或大胆执着,或热情奔放,无论是《关雎》里的窈窕淑女,还是《蒹葭》的秋水伊人;无论是《静女》中的姝妍静女,还是《摽有梅》里的等爱姑娘,都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形象。我们即将学习的《氓》中的女子,又是怎样的一位女子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文本。(板书课题:《氓》)
(过渡:叶圣陶说:国文本是诵读的学科。那就让我们亲近文本,倾听文本的声音,来一场永不过时的诵读。)
二.初读文本,疏通文意
1.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情感。指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注意倾听并圈点勾画。
注意诵读的节奏:(“二、二”节拍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根据学生朗读情况适时正音,再点名学生朗读。
2.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由朗读全诗,初步疏通文意并概括这首诗的故事情节。
预设:《氓》是一首叙事诗,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叙述了女主人公从恋爱到结婚,到婚变,最终走向果决离开的故事。
3.师生合读。学生朗读1到4章,老师读5到6章。
(过渡:我们刚刚一起倾听了文本的声音,感受了文本的魅力!接下来让我们再读文章,读出妙义。)
三.再读文本,读出妙义
经典的作品,值得我们反复朗读咀嚼。我们要读出作品的韵味,读出作品的妙义。
淇水本首诗中一共出现了几次?请读出“淇水”的妙义。
预设:一共出现了三次: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其一
“淇水”与情节
其二 “淇水”与情感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当这位曾经幸福的女子再度穿越淇水时,已是事易时移,物是人非了。女子流年已逝、人老珠黄,氓二三其德,夫妻感情破裂,女子被弃,痛苦伤悲。她遭受着双重的痛苦:身体上,生活贫穷、劳作艰辛、丈夫拳脚相加;精神上,丈夫背叛,亲人讥笑,爱情已丢失,亲情也难寻,前路渺茫。这些,交织成一张痛苦之网,使她痛不欲生,身累心更苦。第二次穿越淇水时,也许,她会不由地想到当初的有情人共渉淇水,那时的甜蜜越多,此时的痛苦也就越多。此时的淇水如果有颜色,必定是黑涛滚滚,黑浪滔天,女子于其中“泣涕涟涟”,渲染出一片浓黑的悲凉!(板书:痛悔、怨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为何淇水都有岸,而男子却变化无常呢。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多少人的梦想,然而此时此刻却是“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曾经的“信誓旦旦”,如今已成“二三其德”;曾经的言笑晏晏,如今却是“至于暴矣”;曾经的“载笑載言”,如今只能“躬自悼矣”。既然是你无情无义,我又何必恋恋不舍呢?“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如果之前的她还沉浸在失恋婚变的悲伤与痛苦中,此时的她必定已清醒觉悟过来,此时从她脑海中穿越而过的淇水若有颜色,那必是一片深沉的蓝色,代表的是坚强、刚烈,与过去一刀两断的决绝。(板书:刚烈、果决)
其三 “淇水”与结构
(过渡:淇水依然汤汤,可女子早已不是当时那个青春烂漫的女子了!)
三.三读文本,读出深意
合作探究:1.当代著名学者鲍鹏山说:“在《诗经》中最完美的女性,我以为便是那位卫国女子。” 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请结合全诗说说理由。
这个问题其实想引导学生分析把握人物形象,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
优点: 温柔体贴 善解人意
吃苦耐劳
缺点: 生活除了吃喝拉撒,还有诗意酒花。要懂得经营自己。
2.比较鉴赏:(课件展示:《国风·郑风·遵大路》)
【原文】
遵大路兮,掺(shn)执子之袪(q)兮!无我恶(wù)兮,不寁(zn)故也!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魗(chóu)兮,不寁好也!
【注释】遵:循着,沿着,顺着。掺(shn):拉,拽。执:拿,持。掺执:拉住。袪(q):袖口。恶(wù):嫌恶。无我恶(wù):不要嫌恶我。寁(zn,又读jié):速,快。故:故人。魗(chóu,又读chu):通“丑”,丑陋,不好看,让人厌恶或瞧不起。好:旧好。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女子形象?和卫女相比有何不同?我们从这两个女子的遭遇中会得到哪些启示?
预设:面对男子的遗弃,郑女是苦苦哀求纠缠不休。与郑女相比,卫女可算是古代女性中最早的觉醒者,“亦已焉哉”可看做是古代女性最早的精神出走。虽然和娜拉的出走一样,给世界留下了潇洒的背影,可这一高贵的放手其实也是内心深处深深的忏悔和自责。说到底卫女在那个社会最终还是无路可走的。古人云:发乎情,止乎礼。反映在卫女身上,就是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既怨又能受,最后也只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的放手。这样就取得了双重的效果:因其命运的悲惨,使人产生无限的同情;但又恰恰在这样的婚姻悲剧中,女主人公能保持清醒冷静理智独立自尊,“能够觉察到不平等,进而能够起来反抗这不平等,这便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标志”!正是这种觉醒和反抗,让我们生出无限的敬意。
启示:1.为自己的婚姻放下身段,妥协对方,是一种选择,可是对方执迷不悟,就要提起裙裾潇洒转身。
2.
3.
四.四读文本,表达情意
《氓》这首诗之所以千古流传,就在于它魅力无限。不管是你站在女子的立场,还是站在男子的立场,都会让你看到不同的风景。现在请咱们同学任选一个角度,给女主人公或男主人公写一段话,表达情意。
五.五读文本,回看文意
六.课后作业
1.
2.
总结:穿过历史的烟云,广阔的淇水依然汤汤,它不仅见证了女主人公悲欢离合,也是女主人公从稚嫩走向成熟的磨砺之河。淇水从远古走来,流淌至今,正如我们《诗经》的河流,从来没有断过。它不仅是一部经典,更是一种信念。让我们与经典为伴,与诗歌同行!
七.板书设计
氓
淇水
张丽简介
张丽,陕西省周至中学语文一级教师,陕西省教学能手,西安市教学能手,周至县学科带头人。热爱教育,热爱语文教学,善于钻研,坚持用阅读抵抗随时而至的岁月庸常,始终坚信“坚守理想,整个世界都会为你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