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9.课题研究活动6: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让学引思”策略的运用与实践

(2019-10-24 12:18:41)

课题研究活动6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让学引思”策略的运用与实践

 

一、活动内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让学引思”策略的运用与实践

(一)活动时间:2019101825

(二)活动地点:裕华小学

(三)主 持 人:李陈新

(四)参加人员:李陈新、李卫斌、黄玮、郝生红、朱丛兰。

(五)活动主题、内容:探索“让学引思”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问题。

(六)活动过程简要程序记录:

1.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大丰区教师发展中心“名师课堂”活动,学习关于统编教材教学的相关问题,吸纳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2.校内公开课研究。

(七)解决了什么问题:

由导学案设计到课堂实施模型,课题研究使我们对“让学引思”课堂教学策略的认识更进一步。

(八)产生的效果及问题简述:

尽管我们的“让学引思”研究还不够深入,但是借助课题研究的平台对此做了一定程度的探讨,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一是课题组成员面对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与实施时,考察与关照的重点自然而然落到“让学引思”上来,并认真考虑“让学”与“引思”的具体策略。二是课题组成员的种子效应逐渐显露。学校教师在自己的课堂自觉地按照“让学引思”理念实施教学。尽管教学技术因人而异、因题而异,但是“让学引思”的追求是一致的。

(九)下一步工作构想:

借助导学案设计及课堂教学实施模型,积极组织“让学引思”课题研究由理论向实践的延伸,并反哺课题研究,使“让学引思”研究名副其实。

二、课题研究反思、研究叙事

9.课题研究活动6: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让学引思”策略的运用与实践

题目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原来你在这里!——20191019日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黄玮)

正文1

1019日下午,我和大丰的小语人一起来到了大丰区城东实验小学,认真聆听了盐城教科院陈小平院长的培训讲座《新教材:究竟新在哪里?》,觉得受益很多。

陈院长分了这五个板块给大家逐一进行了讲解,分别是:一、新教材——新在目标理念上;二、新教材——新在体例结构上;三、新教材——新在选文内容上;四、新教材——新在教学要求上;五、新教材——新在挑战机遇上。

陈院长在讲解第二板块:新教材——新在体例结构上时,呈现了统编版教材的总体结构:1.识字与写字;2.汉语拼音;3.阅读;4.口语交际;5.习作;6.综合性学习。随后,他问大家:发现统编教材在结构上有什么一个大变化了吗?当时在场的不少老师的确是被问蒙了,甚至还顺着陈院长说,是呀,感觉和苏教版没有多大的区别呀。但是因为我去年刚好教了一年一年级,接触过了低年级,所以我一下子就知道了,是识字与写字调整到汉语拼音之前了。结果,也正如我想的这样。“识字前置,先入为主。统编教材一改过去先学拼音,再学汉字的做法。把拼音学习退后个把月,而且还边学拼音边认字。这一改变体现了一种更切实的教学理念,传统的语文教育都是从认字开始的,而且是在没有拼音帮助的情况下进行的。这样的安排,就是要让孩子对汉字有原初的感觉,给孩子‘第一印象’不是字母ABC,而是方块汉字。这个顺序的改变是别有意味的,把汉语、汉字摆在第一位,而拼音只是辅助学汉字的工具。另外还注意幼小衔接,放缓坡度,培养学生学语文、学习汉字的兴趣。”陈院长给我们这样说道。

听着陈院长言之有理的解说,我在暗暗自喜自己答对的同时,也不禁嘀咕道:这一变化对于低年级的老师来说应该是了然于心的,可是不需要进行拼音教学的中高年级的语文老师又如何能发现呢?中高年级不晓得有哪些较大的变化?好期待啊……

果然,陈院长接着讲到了第二、三学段的阅读单元、讲到了阅读策略单元、讲到了习作单元、讲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当他讲到体例结构的四点突破

的第一点:突破单一的人文主题→双线组元时,才解决了我心中一直存在的一个疑惑。

在开学伊始,我拿到四年级新教材的时候,发现和去年教一年级的时候一样,开篇也没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难道苏教版的每学期开篇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用了?说实话,我一直认为:在小学里,孩子们一定要关注好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础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可是现在统编版却没有这一部分,开篇就是第一单元的学习。但是我也发现了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开篇的导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有一段优美的文字,还有两三点单元学习的要点提示,一是关于阅读,一是关于写作。难道这导语能代替“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内容?我猜测着。

陈院长的接着讲解总算解开了我的疑惑。他说:统编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一条线索是“宽泛人文主题”,课文大致能体现相关的主题;另一条线索是“语文要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交际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并且,他还列举了二下教材和三下教材双线组元一览表,从默读的要求和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上,说明语文要素是螺旋上升的。

这让我对我手中的四年级上册教材有了新的认识。我的猜测有对的部分,但不完全对。现结合我所教的四年级上册教材谈谈我对统编版新教材的认识。

第一单元的主题 “感受自然之美”。主要由《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四篇课文组成。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中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能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所以导语部分是一幅水墨山水画,配的文字是王维的一句诗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提示的课文学习要点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主要由《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蝙蝠和雷达》《呼风唤雨的世纪》和《蝴蝶的家》四篇课文组成。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有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所以导语部分是一幅小朋友用书排成一个大大的问号,配的优美文字是宋朝陆九州的:“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提示的课文学习要点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第三单元主题是“处处留心,连续观察”。主要由《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组成。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进行连续观察,让学生进行细致、仔细地描写,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对事物的描写。所以导语部分是一幅两个小朋友在观察生活的图片,配的优美文字是:处处留心皆学问。提示的课文学习要点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第四单元的主题是“神话故事”。主要由《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四篇课文组成。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古代神话故事中人物形象,性格特点。所以导语部分是一幅远古时代的石刻画,配的一段优美文字是:神话,永久的魅力,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提示的课文学习要点有两个: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纵观我们现在已经学习的四个单元,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的主题更具有操作性,是需要学生长期养成的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第二单元,是要让学生学习阅读策略。用陈院长的话说,常用的阅读策略很多:复述、预测、提问、图像化、联结、概括、快速阅读、有目的地阅读、自我(理解)监控等等。但是新教材选取其中四个阅读策略:三上安排了预测、四上安排了提问、五上安排了快速阅读、六上安排了有目的地阅读。并且这几个单元都是先以单元导语页提出阅读的策略,然后通过精读课文,让学生学习领会本单元的阅读策略,接着通过略读课文,来运用学到的阅读策略自己阅读,最后通过交流平台,梳理总结阅读方法。

原来,苏教版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虽然不用了,但是,不是说不用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了。类似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内容,藏在了单元导语中,并通过一个单元的专题性的强化训练后,形成习惯,贯穿于整个学习阶段。

行文于此,我在庆幸自己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把握住新教材的核心要素,能随着新教材的改革改变自己的教法,让学生轻而易举地学会学法。目前,我班已经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我相信,用不了多久我的学子们都能将这一阅读策略运用得得心应手,养成一种习惯,成为一项本领。

题目2新教材 新理念 新体会(郝生红)

正文2

1019日下午,来自全区各小学的语文教师在区城东实验小学梦想剧场内共同参加了由区教师发展中心主办的名师讲堂活动,我作为其中的一员,又一次近距离地聆听了盐城市教科院副院长、省特级教师陈小平《新教材:究竟新在哪里》的专题讲座。

讲座中,陈小平副院长从“目标理念”“体例结构”“选文内容”“教学要求”和“挑战机遇”等五个方面,带领我们从整体上梳理了统编小语教材的编写理念,强调:新教材凸显“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整套统编教材充分体现了“国家行为”,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新教材着眼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养成;新教材从新增必备古诗文篇目、增加小古文的学习、尝试从文选型加训练型来突破现有教材格局这三个方面来试图突破课标要求。并重点帮助我们梳理了统编教材的总体结构、各学段教材编写的特点;并结合相应的教材内容介绍了教材体例结构上的四点突破:从单一的人文主题到双线组元;以阅读为中心到阅读表达并重;由单纯的阅读理解到学习阅读策略;粗线条习作教材到习作教材精细化。他强调,小学语文教师要关注语文知识、能力、策略和学习习惯等语文要素,在完成保底目标要求的同时,将其落到实处。

历时三个小时的讲座,陈院长侃侃而谈,时不时走到老师们中间与大家进行互动。几次简短的互动,让我深深感受到,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学习的重要性,就那一年级的那篇识字《我上学了我是中国人》一课,我一个从教二十多年的低年级语文竟只能认出我国少数民族中的十多个。回顾这一个多月来与新教材的接触,感到汗颜:自己确实有些穿新鞋走老路的感觉。

通过聆听陈院长的这次讲座,让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懂得了怎么才能更好的把握教材,有效的去教。  

首先就是把握好教材的双主线。统编教材都是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结构组成的。新教材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尊重儿童的天性,引导学生去发现,去自主的探究,每个单元的编排都有所侧重。比如二上的第一单元就是围绕“大自然的秘密”这个主题编排的,侧重于体现大自然的一些科学知识,学生通过阅读知晓其中的变化规律和科学道理后,会更加的喜爱大自然,更想去仔细观察大自然,去探究其中的科学奥秘。同时又注意引导学生借助图片理解重点词语,了解课文内容,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又如:第四单元是围绕“家乡”这个主题编排的,涵盖古今,跨越海峡,表现了祖国的辽阔和美丽,激发学生赞美家乡的感情和认识家乡的渴望,同时要重点注重学生在学习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这一语文要素的培养。陈院长在讲座中指出:“将语文要素教学落到实处,多关注课后练习,不要单独去教”。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抓住这些切入点展开教学。

其次,做为低年级的语文老师要“不折不扣完成保底目标:识字写字、朗读、背诵积累、培养学语文的浓厚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教学中我们要加强识字写字教学,要有整体的意识,把字融于词中融于句子中,引导学生多表达,多积累词语。识字一定要依据教材注重对学生识字方法的培养,倡导多样的识字方法,尽量不要单学,要学会分类别识字。并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来识字,培养识字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识字无处不在。当然新教材刻意的对识字量的减少,其实就是让我们用更多的时间去教方法。夯实识字写字教学,大力加强写字的指导与练习,狠抓写字姿势和写字习惯的培养,直到习惯成自然。

最后要重点关注阅读。陈院长在讲座中提到,本套教材的编写者温淑敏教授强调:读书是首要。语文课最基本的内容目标,是培养读书的兴趣和习惯。有了读书的兴趣和习惯,才能把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带起来,把素质教育、人文教育带起来。现在重新提出要抓住培养读书兴趣这个牛鼻子,去改进语文教学。这不是什么新观点,但在语文的概念被弄得很混乱的当今,重新回到朴素的立场来考虑问题,从多读书的角度去理解语文的本质,是有现实意义的。统编教材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教读+自读+课外阅读。就是要研究如何把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者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比如小学一年级就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意在和学前教育衔接,一开始就引导读书兴趣。二年级的“快乐读书吧”就是将课外阅读纳入语文课程内容之中,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选择阅读内容,增强读书意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平时我们要善于引导儿童读书的时候关注书的名称、书的作者、书的目录、书的封面,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怎么样爱护图书。更在要求学生广泛阅读的同时,自己跟学生同步阅读,跟他们交流读书心得。这样不仅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更能把读书指导寓于无形之中。

总之,这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我会认真把培训内容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在课堂上不断地探究实践,把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好。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成果展示

成果名称113 精卫填海》(校内公开课教案)

正文2

13 精卫填海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和准确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

3、能初步了解古文意思,并有条理的讲解故事

教学重难点:

能初步了解古文意思,并有条理的讲解故事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件;习字册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直接揭题

2.学生齐读课题

3.简单介绍《山海经》

4.质疑课题,提炼问题。

师:读过课题之后,你都想知道些什么呢?

精卫鸟是谁变成的?

精卫鸟是什么样的?

精卫鸟为什么要填海?

精卫鸟怎么填海的?它把大海填平了吗?精卫用什么填海呀?

二、初读课文。

(一)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帝、曰、溺、返、衔” 指导书写:“帝”的中间要宽一些;“曰”要扁一些;“溺”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衔”各部分要匀称。

2、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在《习字册》上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二)检测学生文中注释了解情况。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精卫         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

少女         溺水,淹没。

炎帝         神话中鸟的名字。

           因此。

           填塞。

           小女儿。

(三)指导准确朗读。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wèi/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n)于/东海。

三、借助问题,理解句子。

要求:回忆问题——抓准关键词——找出文中原文——尝试说一说句子意思。

1、解疑第一问。

原 文: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意 思:炎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女娃。

2、解疑第二问。

其状如乌,文首,白喙(huì),赤足,名曰“精卫”。(借助图片理解)

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字叫精卫。

3、解疑第三问。

原 文: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意 思: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不能回来,因此她化为精卫鸟。

4、解疑第四问。

原 文: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意 思:它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它们来填塞东海。

5、出示填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次,是谁到海上游玩,倒霉被淹死了?            )后来她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小鸟,名字叫做——(   )。精卫天天从西山衔来什么和什么,(                )投进哪里的大海里?(   

四、故事时间。

1、同学们,学到现在,想必你们对这个故事的内容已经掌握很多了吧。下面请你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小组内学生每人讲一讲。

2、欣赏白话文故事。

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

精卫本来是“炎帝”的女儿,是个没成年的小姑娘,大伙儿都叫她“女娃”。女娃是个懂事的好孩子,爸爸不在家,她就自己玩。她经常到东海里去游玩。有一次,女娃又来到东海边游玩。她游啊,游啊,游得很起劲,也很快活。不料,突然一阵风浪袭来,把她吞没了。女娃沉入了东海,再也没有回来。可是,女娃的精魂没有死,她恨海中的恶浪。她的灵魂化作精卫鸟。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她发誓要填没东海!精卫鸟一刻不停地从西山衔来石子和树枝,往东海扔。早也扔,晚上扔,今天也扔,明天也扔,即使遇到狂风暴雨,它也在风雨中穿行。有时候,它离水面太近了,海上的恶浪又一次把它吞没,可是,它仍然不罢休。精卫填海的事惊动了天神。水神共工很佩服精卫的精神,于是就降下洪水,把高原上的泥沙冲进大海,把海水都搅黄了。当大海发觉自己真有被填平的危险时,赶紧采取措施,用潮汐把那些泥沙推向岸边,泥沙在岸边沉淀下来,就形成了海涂。海涂厚了、大了,人们就把它匡围起来,改造成良田。人们忘不了这片土地是精卫填海而来的,就教育自己的子子孙孙,世世代代都要爱鸟、护鸟,学习精卫精神,矢志不渝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去奋力拼搏。

3、勉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写一写故事。

五、拓展延伸。

1、“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看到精卫不顾一切地填海,此时此刻你想到哪些词语?

2、推荐阅读。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本文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

六、教学反思。

虽然文章篇很简单,但学生对古典神话文本的认读难度较大,幸亏课前及早要求读熟。我结合学古诗的方法,给学生学习设计这样几步:学会生字,理解字词,读准句读,理解句子,讲述故事,品悟人物。一步步引导孩子去学会、去实践去感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使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化难为易。这样不仅提高了阅读的兴趣,还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为以后的古文学习打下基础。

不足之处:

1.朗读不到位,没有让学生进入了情境,感悟到了精卫的勇敢。

2.对于问题的提出没有让学生自主进行。

3.在今后教学设计时,我要更多考虑“让学引思”理念的实施,多准备些学生独立思考、自读自悟、质疑解疑的时间,多根据学生的需求及实际设定教学环节,这样学生乐学,教师轻松。

                                            秦东曙

201910239.课题研究活动6: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让学引思”策略的运用与实践

 

        9.课题研究活动6: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让学引思”策略的运用与实践


成果名称113 精卫填海》(听评课记录)

正文29.课题研究活动6: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让学引思”策略的运用与实践

             9.课题研究活动6: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让学引思”策略的运用与实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