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课题研究活动1:小学语文第一课时“让学引思”课堂教学研究

课题研究活动1:
一、活动内容:小学语文第一课时(生字教学)“让学引思”课堂教学研究
(一)活动时间:2019年3月—4月
(二)活动地点:裕华小学、大丰一小
(三)主 持
人:李陈新及共同体学校分管领导
(四)参加人员:共同体学校部分语文教师
(五)活动主题、内容:小学语文第一课时(生字教学)“让学引思”课堂教学研究
(六)活动过程简要程序记录:
1、裕华小学:低年级语文第一课时教学实践课《昙花》(第一课时)(黄玮)。
2、大丰一小:共同体学校组织语文第一课时教学实践课研讨活动。
(七)解决了什么问题:
识字写字教学中如何体现“让学引思”?我们的观点就是:一是注重识字兴趣的培养。识字教学是一个单调乏味的过程,再加上低年级学生独特的心理特点,要求我们的识字课堂具有趣味性,是充满快乐的体验课堂。二是拓宽识字认字的空间。识字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短短几十分钟有限的空间,而应该利用一有利的空间,例如社会环境识字。学校,是学生学习成长成才最重要的场所。在校园里,经常让学生熟悉的“表扬栏”、“宣传栏”、“光荣榜”等等。三是注重识字技巧的运用。帮助学生通过汉字的部件、偏旁的对比的收集整理、归类,反复把容易混淆、写错的字加以归结、纠正。久而久之,时间长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掌握正确汉字的能力增强了,就不用一个字一个字地学,而可以一组字一组字地学,学习一个生字,复习一组字,教学效率明显提高了,效果也更加突出了。
(八)产生的效果及问题简述:
1、《昙花》教案:
《昙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丰华街道裕华小学
黄 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且能规范、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清课文脉络,用简短的小标题概括故事内容。
4.
初步感受昙花的美和主人公对昙花的喜爱。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昙花的美和主人公对昙花的喜爱。
教学过程:
一、诗句导入
1、昙花展蕊绽娇颜,留梦三更叹自怜。(《七绝•赞昙花》 菊翁)
翻译:昙花展开花蕊如美丽的容颜,留梦三更时赞叹它的美丽惹人怜爱。
2、清角声高非易奏,优昙花好不轻开。(《箴作诗者》 清代 袁枚)
翻译:虽然号角声清亮高昂,不是谁都能演奏出好听的声音的;昙花虽美丽脱俗,不是轻易就能看到的。
二、揭题读题
同学们,听了老师朗读的诗句,能猜到我们要去了解什么花吗?
是的,昙花,(板书课题:昙花),同学们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齐读课题。
三、理清脉络
1、本学期,我们要养成的一个好习惯是:自主预习,那同学们通过预习,知道这篇课文写的是谁和昙花之间的故事?(板书:李小龙)
2、李小龙的这盆花是哪来的?(板书:爷爷
送)。是的,大家一下子就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找到了答案。
3、自从李小龙得到了这盆昙花,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出示自读要求:浏览课文,思考:自从李小龙得到了这盆昙花,是怎样对待昙花的,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画出句子读一读。完成答题卡1、我找到了第1句,在第(
)自然段。我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 )。我找到了第(
)句,在第(
)自然段。我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
)。开始吧。
朗读便于记忆,默读便于思考。不动笔墨不读书
4、哪位同学先来分享?(板书:养2、盼4、守7、闻10、看14、梦16)
5、同学们真会读书,养成了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
6、看黑板,你能根据大家的归纳给课文分分段吗?来吧,试试看。用双竖线在书上标出来。
7、看到同学们举起自信的小手了。你来说说看,你是怎么分的。你的依据是……好的,(板书:前、后)和他一样的举手。还有同学不一样的吗?你不一样,你是怎么分的?你的依据是什么?哦,他分得更细了些,这么说也很有道理,这样分也是ok的。这就是我们语文的魅力!
四、字词检查
语文的魅力可不仅仅这哦,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可有趣了。我们的字宝宝们都等不及了。看他们来了。
1、我能读准
嫩绿
雪白
淡黄
颜色
昙花一现
淡得真雅
舒展
肢体
盼着
不安心 守着
惊醒 一骨碌
困了
shuì
x ī
睡得很晚
托着下巴 目不转睛
吹熄了灯
这些词语,你会读吗?四人一个小组,轮流在组内过关,其余检查。一号做组长负责秩序和顺序,二号准备汇报小组情况。
老师来抽查啦,谁先来挑战?你真勇敢!你读得真准!我们再来个男女生pk赛。男生齐读,女生齐读。看来男生和女生是旗鼓相当啊!
淡黄
颜色 舒展
肢体
惊醒
睡得很晚 吹熄了灯
这些词语的意思知道吗?还是四人一个小组,轮流在组内交流,这回三号做组长负责秩序和顺序,四号准备汇报小组情况。
准备好了吗?你们小组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是怎么知道的?你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我们有什么办法去理解它呢?
2、我能写好
田字格里的这些字都是要会写的哦,在书写的时候,我们要:一看结构布局、二看笔画位置。
第一个字睡是什么结构?左右结构中的哪种?左右结构的字还有几个?
左窄右宽的是:睡 淡 肢
左右均等的是:醒 颜
雅 舒
还有一个困字,是什么结构?是的,全包围结构。
3、我能记住
有哪些办法可以记住它?最常用的方法是——(课件出示:加一加)比如哪些字可以这样记?目+垂=睡“睡”是目字旁,里面有两横。
舍+予=舒
口+木=困
这个睡,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睡和醒是一组反义词,淡的反义词课不止一个呢,你能想到哪些?
你还要提醒大家在写字的时候注意哪个字吗?
“醒”是“酉”字旁,里面有一小横。
3、同学们拿出笔开始描红临写吧。注意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要正确哦
4、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哪些字写得好,好在哪里?哪些字还不行,需要注意什么?
五、了解昙花
刚才同学们表现这么棒,老师奖励你们看一段视频,放松一下,想看吗?
播放动画《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昙花喜欢在夜里开放?》
所谓适者生存,大自然中的植物也是如此哦!难怪这位李小龙同学对昙花这么着迷,养着它、盼着它、守着它、闻着它、看着它、梦着它。
六、了解作者
文质这么优美的小说,是谁写的呢?到书上去找找,看谁找得又对又快?找到了吗?
是的,是汪曾祺,跟老师读——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他。(课件出示)
教学板书:
得
养
盼
守
李小龙
闻
看
2、活动报道:
【教学教研】小学第四共同体:
生命教育奠定幸福基础
一课三研引领行走方向
大丰教育发布
3月27日
为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探索生命教育,践行让学引思,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扎实进行研、训、学,促进师生成长,3月20日上午,大丰区小学第四共同体生命教育及“让学引思”同课异构观摩研讨活动在区第一小学举行。
丰华街道裕华小学的黄玮老师、三渣小学的刘倩倩老师以及区第一小学的黄园园老师在多媒体教室进行了苏教三上语文《昙花》的同课异构研讨,面对同一教学内容,三位老师用不同的方式呈现着教者对课文的解读。或精美或开放或扎实,三节风格迥异的课堂都践行着“让学引思”的理念,她们注重在学习方法上引导,在语言习得上下功,在书写练习中规范,在智引巧让中激发学生的潜能。
三节课结束,丰华街道裕华小学李陈新副校长带领大家作了研讨。
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333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大丰区教师发展中心小学语文研训员陈永平老师对此次活动“一课三研”的研训方式作了肯定,并从另一个角度给大家带来《“一课三研”学用并举
师生共进》的精彩讲座。“课前——研磨学案,以‘问’启‘思’;课中——引领学程,以‘试’导‘习’;课后——反思学境,以‘研’促‘用’”,陈永平老师的引领坚定了老师们践行“让学引思”的行走方向。
与此同时,区第一小学录播室中生命教育课程研讨正在进行,首先由该校董海鹏老师执教《合作创奇迹》、朱亚红老师执教《用生命去滋润生命》。
董老师寓教于乐,通过有趣的游戏互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利用“活动在线”环节,让他们认识到,在合作过程中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事半功倍,提高合作的成功率。
朱老师则通过图文并茂的展示,鲜活生动的案例,绘声绘色的讲解,循循善诱的引领,让孩子通过学习能够认识自己的优点,正视并克服自身的缺点,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达到了较佳的教学效果。
“生命教育”是一门新的课程,如何通过“生命教育”,为孩子幸福奠基,两节“生命教育”主题实践指导课给予了老师们许多思考。
区第一小学吉庆娟老师从自己教学实际出发,结合《生命教育》教学以及在语文学科融合生命教育的实践作了《用生命去滋润生命》的专题讲座,也给大家带来许多启示。
本次共同体活动旨在深入推进“让学引思”,打造灵动、高效的课堂,为共同体学校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提供了教研平台,促进了共同体教师的专业发展。
(九)下一步工作构想:
1、内容研究:将课堂生字教学向词语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延伸。
2、方法研究:注重教学细节的变化,积极构建符合“让学引思”课堂教学要求的范式。
二、课题研究反思、研究叙事
题目:“让学引思”的课堂让学生有所得——参加2019盐城市小学语文优质课大赛听课感受
正文:
3月28日,3月29日有幸参加了2019盐城市小学语文优质课大赛的听课学习。本次赛课的主题依旧是“让学引思”,仍是采用了低段一二三年级“同课异构”的形式来展示,课堂上各位老师均体现了“让学引思”的教学主张,让思维可见。让学引思的课堂精彩纷呈,让学生有所得。一天半的学习,也让我这听课者收获颇多。
这次低段同课异构的文本分别是一下的《咕咚》、二下的《画杨桃》、三下的《赶海》。用陈小平院长的话说,是他精心挑选的三篇课文。各位执教老师基本上都能紧扣文本,引领着孩子们识字、阅读、写字,教学目标明确,但又各有侧重地展示了第一课时的特色,体现了各年段的目标特点。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上知识得到增长、能力得到提升,是教育的初衷,更是“让学引思”教学理念落实落地的最好验证。那就从学生在课堂所得这个方面谈谈我学习的心得。
一、识字方法多样,让学生于无形中主动积累
1.依图片内容识字,
如高老师引领学生学习“墙”。
2.依象形字演变识字,如郝老师引领学生学习“羊”、“鹿”、“象”。
3.依形声字构造识字,如陈老师引领学生学习“舅”。
4.换偏旁识字,如韦老师引领学生学习“逃”。
5.结合生活识字,如侍老师引领学生学习“倒”这个多音字……
二、读书点面结合,让学生于激情中爱读文本
1.先点后面
比如梁老师在执教《咕咚》时,先让同学们交流:哪个小节比较难读;待确定是第五小节和第六小节后,逐一指导,第五小节对话多,梁老师说:对话读好了,课文就读好了;第六小节句子长,梁老师说:长段、长句子读好了,再来读课文就不难了。
2.点面结合
语文就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赵老师在教学《赶海》一课时,先问学生:“刚拿到一篇课文,你会做些什么?”引出读书方法。再读课文时,让孩子们找赶海的趣事,通过关键的词语来引着学生去读顺课文,最后让孩子们展示朗读水平。一读二读三读,学习路径清晰,彰显了语文的要素。
三、写字引思细观,让学生于趣味中写出好字
这次优质课大赛,老师们在写字教学环节不约而同地提出了“读帖”,“读帖”本来是一件很枯燥无味的事情,但因为老师在引导的时候巧妙,使得学生在趣味中观结构、观笔画、观布局,从而写得一个个形似字帖的好字。
如韦老师提出的一看二写三比对,如张老师提出的一比宽窄二比高矮三看穿插,如王老师在指导“嘻”字时,编了一首儿歌……尤其是郝老师,在课堂上花了17分钟用来让孩子们写字。在学习“羊”这个字的时候,她说:汉字是有生命的,关注了长短变化,它就更美了。
成功之处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也有很多。但我个人觉得:既然老师是孩子们的引路人,就不能引错路,当发现孩子错误时要及时纠正,不然等他撞了南墙再回头时,会不会质问:当初老师是怎么教的哦!
凡事追求尽善尽美,但又因为有了不完美,才有了不断追求。(黄玮)
三、成果展示
成果名称:大丰区第四共同体“让学引思”课堂教学同课异构活动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