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实验教学培养化学核心素养
(2019-12-17 20:24:55)
标签:
教育文化 |
分类: 论文评选 |
运用实验教学
绥德一中 刘晨
摘要: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过去传统的教学的方法和思维已经不顺应这个时代的教育要求,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对照当前的教育形势,我们的化学教学方式过于落伍,需要大力培养核心素养。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知识内容,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的能力,提高化学课堂的学习效率,最后还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以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实验教学;化学核心素养
一、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化学学科的内容是空白的,对于首次接触化学的学生采用不恰当的学习方法,对于新鲜的课程无法理解是必定的,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除了知识内容的教授之外,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的提升。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些学习化学的能力和方法,但教师还是不能只对知识内容进行讲解,对于此时的学生来说化学核心素养并不是很完善,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在教学中能够进行动手操作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让其掌握其中的核心素养。
二、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是创造新物质的科学。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用途等。化学一词,若单是从字面解释就是变化的科学。化学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化学实验操作素养也尤其重要。在实验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将实验的流程进行演示,并且重点表示实验应该注意的问题,然后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仔细阅读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免不正当的仪器使用导致仪器出现损坏或者学生自身受到伤害等意外事故,以及最后实验操作没有结果等。因此培养培养实验操作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三、
1、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培养核心素养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教学中,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本质,所以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过程中需要具备创新意识,运用创新的实验方法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多观察多思考。例如在讲解“常见的金属性质”这节内容时,可将钢铁锈蚀这部分作为实验教学内容,让学生们在实验中观察铁锈的变化情况并作记录,再让学生们对钢铁锈蚀的现象进行讨论,让学生们讨论如何防止铁生锈以及如何致使铁生锈,从而以这样的实验角度让学生们了解我们生活中常见铁的性质。进行创新式的实验教学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思维发散能力。
2、以化学思维引导为重点,培养核心素养
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不同的,所以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需要在化学实验中以培养学生们的化学学科思维为引导强化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构建新的化学发散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强化对知识的记忆。例如,“氧气的制取”的实验,教师首先需要向同学们展示常用的加热仪器及其使用的方法,如试管应当是先均匀加热,然后再是集中加热试管的底部,当看见有连续的气泡冒出时才进行气体的收集。并向学生们解释这类加热步骤是化学实验中最为基础的加热方法。当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时,教师的教学步骤会影响学生实验的思维,因此思维引导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核心素养。
3、科学理论与实验结合,培养核心素养
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最能表示为证据和推理的是科学推理和科学论证,在高中教学中的“苯的分子结构”这节实验探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苯的分子式进行拆解做出猜想,然后教师与学生进行合作做实验以此来收集证据,在这科学理论基础上分析推理,最终证明出碳碳双键不存在于苯分子中。在教学实验的课堂中教师利用模型在学生对知识的空白逐渐构成图形,使得抽象的知识装华为具体、简单可被学生易理解的图形,从而构建知识框架基础。在良好的基础上
四、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化学学科的知识内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生个人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生学习发展的道路上,学生根据自身的素养在进行学科实验学习中,通过宏观与微观的探析了解事物的变化发展以及本学科的知识。只有理解化学与技术、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加深刻明白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的重要内容。加强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之间的联系,是培养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必备因素。
参考文献:
[1]
[2]
[3]
[4]
[5]贾玉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索[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报,2011(02).
[6]耿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9).
[7]张克龙.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的课堂行动[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