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化学反应原理鲁科版第一章第1节)

(2019-04-14 23:50:03)
标签:

文化

教育

分类: 教学设计

1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知识与技能:通过反应热定义的学习,了解反应热效应的定量描述与反应条件有关;通过中和热的实验,了解反应热效应的定量测定原理和方法;通过反应焓变定义的学习,了解反应热和反应焓变的关系;通过热化学方程式的学习,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了解燃烧热的概念,体会热力学的严谨性;通过盖斯定律求算反应焓变,了解反应焓变与变化途径无关,仅仅与状态有关;通过键能的变化求算反应焓变,了解物质的结构与其能量变化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应热定义的学习,理解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在科学探究方面的意义;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对比、分析、思考等方法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通过反应焓变概念的学习,了解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在科学探究方面的意义;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分析、迁移等思维方法来建构新的概念;通过盖斯定律求算反应焓变的过程,体会数学、物理在学习化学中的重要性,注意理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实验成功的喜悦,感悟科学探究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思考带给人的愉快情感体验,感悟化学学科学习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反应热概念的含义;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以及反应焓变的计算。

教学难点:反应焓变的计算

课时安排:共五课时(新课3课时   复习练习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从物质结构的角度看,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

生成,因此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通过过去对化学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化学能可以与多种形式的能量发生转化,其中最普遍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转化。因此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板书】第1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1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投影】

类型比较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定义

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形成原因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与化学键强弱关系

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出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分子断裂旧键时吸收的总能量

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出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分子断裂旧键时吸收的总能量

 

 

 

 

 

 

 

 

 

【提问】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有哪些类型?

【学生】常见的放热反应:

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  

燃烧反应                    多数化合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多数分解反应CaCO3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化学反应原理鲁科版第一章第1节) CaO+CO2

2NH4Cls+Ba(OH)2·8H2Os)=BaCl2+2NH3 ↑+10H2O

C(s)+H2O(g)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化学反应原理鲁科版第一章第1节) CO+H2         CO2+C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化学反应原理鲁科版第一章第1节) 2CO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化学反应原理鲁科版第一章第1节)【讲解】注意: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与反应条件(加热或不加热)没有关系。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我们还可以借助下面的图像来理解。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化学反应原理鲁科版第一章第1节)【投影】

 

 

 

 

 

 

【练习】下列对化学反应热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C   

A.放热反应时不必加热                B.化学反应一定有能量变化

C.一般地说,吸热反应加热后才能发生  

D.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的数值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多少有关

【讲解】为了定量描述化学反应中释放或吸收的热能,化学上把化学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之为该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板书】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一)反应热

1、定义: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2、反应热的意义:描述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热量的物理量.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化学反应原理鲁科版第一章第1节)3、符号:    Q>0 反应放热

Q<0 反应吸热   

4、获得Q值的方法:(1)实验测量法  2)理论计算法

【讲解】反应热可以根据反应的类型分为多种,比如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叫中和热,燃烧反应放出的热量为燃烧热等等。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化学反应原理鲁科版第一章第1节)【板书】                 中和热

5、反应热的分类:燃烧热

                 生成热

【讲解】下面我们来看看什么是中和热和如何进行中和热的测定。

【板书】(二)中和热

1、定义: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投影】理解要点:

条件:稀溶液。稀溶液是指溶于大量水的离子。

反应物:(强)酸与(强)碱。中和热不包括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热、电解质电离的吸热所伴随的热效应。

生成1mol水,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化合生成 H20,若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这部分反应热也不在中和热内。

放出的热量:57.3kJ/mol

【板书】2、中和热的表示:H+(aq)+OH-(aq)=H2O (l)Q=-57.3kJ

【练习】1、已知H+(aq)+OH-(aq)=H2O(l) H=-57.3kJ/mol ,求下列中和反应中放出的热量。

1)用20gNaOH配稀溶液跟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____________kJ的热量。

2)用2molH2SO4配稀溶液跟足量稀NaOH反应,放出____________kJ的热量。

【练习】2、为了减小误差,某同学在实验中两次测定中和热。第一次用50mL0.5mol•L—1的盐酸和50mL0.5mol•L—1NaOH溶液,第二次是用100mL0.5mol•L—1的盐酸和100mL0.5mol•L—1NaOH溶液。请你预测该同学两次测得的中和热结果     (相等或者不相等)。

【讲解】我们来看看中和热的测量及有关问题。

【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3页,完成:

        1、测定中和热的仪器;

        2、测定中和热的原理;     

        3、测定中和热中应该要注意哪些问题?

【视频】中和热的测定。

【板书】3、中和热的测量

       1)仪器:量热计(环形玻璃搅拌棒、温度计、烧杯)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化学反应原理鲁科版第一章第1节)

 

 


【投影】

 

 

 

 

【板书】(2)原理:Q= —C(T2—T1) (C为热容  Q= —C m (T2—T1)C为比热容)

 

            中和热:Q= = 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讲解】根据单位判断到底是热容还是比热容。

【板书】(3)步骤:

【投影】步骤:

1)组装量热器

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防止热量扩散到周围的空气中,造成误差)。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如上图所示。

2)药品取用

用一个量筒最取50 mL 1.0 mol/L盐酸,倒入小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记入下表。然后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 mL 1.0mol/LNaOH溶液,并用温度计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记入下表。

3)酸碱混合

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迅速倒入量热计(注意不要洒到外面)。立即盖上盖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上下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记为终止温度,记入下表。

4)数据处理                  

5)重复以上实验两次

【提问】我们测得中和热为52.5kJ,小于57.3kJ,你们认为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交流与讨论】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投影】产生误差的原因有:

1)量取溶液的体积有误差               

2)药品的选用不当引起的误差

3)实验过程中有液体洒在外面            

4)混合酸、碱溶液时,动作缓慢

5)隔热操作不到位,致使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而导致误差

6)测了酸后的温度计未用水清洗而便立即去测碱的温度,致使热量损失而引起误差。

【提问】 1)大、小烧杯放置时,为何要使两杯口相平?填碎纸条的作用是什么? 

2 酸、碱混合时,为何要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而不能缓缓倒入?

3 实验中能否用环形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为什么?

4 有人建议用50mL1.1mol/LNaOH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数值会更加准确。为什么?        

【答案】(1)减少热量损失                     

2)减少热量损失

3不能。因为铜丝易导热,使热量损失较大

 

4)可以保证盐酸完全反应。使测得的热量更加准确。

【小结】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作业】完成练习册中的有关练习

【板书设计】第1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1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一)反应热

1、定义: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2、反应热的意义:描述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热量的物理量.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化学反应原理鲁科版第一章第1节)3、符号:    Q>0 反应放热

Q<0 反应吸热   

 

 

4、获得Q值的方法:(1)实验测量法  2)理论计算法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化学反应原理鲁科版第一章第1节)                 中和热

5、反应热的分类:燃烧热

         生成热

(二)中和热

1、定义: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2、中和热的表示:H+(aq)+OH-(aq)=H2O (l)Q=-57.3kJ

3、中和热的测量

1)仪器:量热计(环形玻璃搅拌棒、温度计、烧杯) 

2)原理:Q= —C(T2—T1) (C为热容  Q= —C m (T2—T1)C为比热容)

            中和热:Q= = 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3)步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