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ASA局长:支持“永久排斥中国参与国际空间站合作”

(2021-06-27 14:33:17)
标签:

杂谈

分类: 社会焦点
NASA局长:支持“永久排斥中国参与国际空间站合作”


6月23日,NASA局长尼尔森出席美国国会众议院听证会时称,他支持将排斥中国参与国际空间站的“沃尔夫条款”永久化,也就是永远不允许中国参与国际空间站研究项目。
尼尔森23日出席听证会共和党籍联邦众议员沃尔兹尼尔森:我支持“沃尔夫条款”永久化尼尔森请求国会增加NASA预算,演讲稿截图
十年前,美国出台“沃尔夫条款”,将中国排除在国际空间站项目之外。
面对美国的“太空封杀令”,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在空间站领域“杀出一条血路”。6月17日,中国3名航天员进入天和空间站,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而这一幕令欧美航天局坐不住了。
当地时间6月23日,NASA局长尼尔森(Bill Nelson)出席国会众议院听证会。他向科学、空间和技术委员会表示,希望该委员会支持增加NASA 2022财年预算的请求。
为显“诚意”,尼尔森在听证会上表态,称他支持美国“沃尔夫条款”永久化。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dingyue.ws.126.net/2021/0626/f85f9dc4j00qva61p000vc000hs00a0m.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中国在太空的主导地位越来越令人担忧,中国正公开谈论将取代美国的超级太空强国的地位……你同意美国将不再保持第一名的地位吗?”
提出这一问题的是美国共和党籍联邦众议员沃尔兹(Micheal Waltz)。
在23日听证会上,沃尔兹一一列举了近期中国太空探索方面取得的成绩:2020年,中国向太空发射的火箭和卫星数量超过了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3名航天员进入天和空间站;与俄罗斯合作建设月球科研站……
尼尔森斩钉截铁地回答,“美国理应做第一”,但他紧接着重申自己的诉求:多拨预算,才会多出成果。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dingyue.ws.126.net/2021/0626/535be0f6j00qva61p000dc000hs00abm.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在问询环节,很多问题都与中国在太空技术和探索方面取得的斐然成就密切相关。
早在听证会开始,委员会主席伯尼斯·约翰逊(Eddie Bernice Johnson)就说:“中国显然将长期进行太空探索,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一点,并做出相应的回应。”尼尔森本人也反复强调,NASA预算的增加,将使美国更好地与中国竞争。
当被问及是否支持“沃尔夫条款”及其永久化时,尼尔森连忙表态:“是的,我支持。”
尼尔森随即找补道:“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中美间)找不到合作的领域。这些领域可以是消除空间资源相互碰撞的危险,以及试图减少太空垃圾。”https://nimg.ws.126.net/?url=http://dingyue.ws.126.net/2021/0626/d0983258j00qva61p000oc000hs00axm.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一直以来,美国都将中国排除在该空间站项目之外。2011年4月,美国国会批准的“沃尔夫条款”,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禁止中美两国之间任何与NASA有关或由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协调的联合科研活动等。
“中国人确实想成为国际空间站的一员。”香港大学太空研究实验室总监帕克(Quentin Parker)教授曾表示,中国因为政治阻碍而无法参与国际空间站,这反过来激励了他们。
帕克还表示:“坦率的说,我认为他们做得非常出色”。
前有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后有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与天和核心舱顺利对接……在美国的倒逼之下,中国建立了一个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独立自主的科技创新,最终在空间站领域“杀出一条血路”。
对于中国航天领域一次又一次取得重大突破和斐然成就,各家外媒不吝用“历史性”、“里程碑”等词评价中国的此次飞行任务。
与此同时,目睹中国3名航天员进入天和空间站,也让欧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6月22日,欧空局宣布启动预算高达150亿欧元的新太空计划,落后一步的NASA则频繁向国会“伸手要钱”。


NASA局长:支持“永久排斥中国参与国际空间站合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