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听见了,却又没听懂,这是为什么?-----桐城宜声听力

标签:
健康听力杂谈 |
https://p4.itc.cn/images01/20220513/fa7ba31c70724eb89c4604d58c2116f6.jpeg
居家期间和父母长时间相处,我们其实更容易发现父母存在的听力困扰。然而,听力损失有时候不仅仅是简单的“听不清”问题,还有可能存在“听不懂”的状况,因此不能单靠大声说话来解决。
爸妈明明听得见,但却听不懂
这个状况你是否留意到了呢?
https://p3.itc.cn/images01/20220513/13deb1c28949419da07b59658295243f.jpeg
类似“听错”的对话
经常发生在你和父母之间吗
https://p3.itc.cn/images01/20220513/bf98af8e5dac494eb106df242e19661f.png
将“苏州”听成“株洲”,“鞋子”听成“茄子”,“肚子”听成“兔子”……父母存在听力问题时,除了会抱怨我们讲话声音小,还可能会出现听错词、无法辨别内容的“听不懂”状况。
除了我们常说的传导性、感觉神经性、混合性三种听损形式以外,有一种情况经常被忽视,它就是“听不懂”类型的听力损失:听觉处理障碍。
https://p9.itc.cn/images01/20220513/23dfe568b70b469eb4f26966c7709851.png
https://p7.itc.cn/images01/20220513/3ab18983b6cc4c688cc11647f17a8012.jpeg
听觉处理障碍是听力损失的一种并不传统的形式——耳朵完全能够接收声音,但大脑在处理和理解声音方面存在问题。常见的表现为在对话过程中,能听到大部分内容,但个别词汇“听不懂”,不能区分个别的发音。
https://p0.itc.cn/images01/20220513/280a231d0baa45b78517f74585505140.png
与噪声过大或阻塞导致的“听不清”不同,听觉处理障碍的原因是神经性的,通常由不可控因素引起,主要表现为对声音的理解有问题:
对话过程中听不明白,经常要求对方重复刚刚说的某句话。
容易听错短句或词语,如将“每个人都来了”听成“美国人都来了”。
在拥挤、嘈杂的地方更难以交流。
难以把握对话中语气、口吻等细微差别。
https://p9.itc.cn/images01/20220513/cf0ddeb2c3ac4fadad29148a31add7ca.jpeg
https://p6.itc.cn/images01/20220513/4b121a5214b447bbb253554c9937e051.png
听觉处理障碍的治疗方案因人而异,但多数会包含以下内容:
通过言语治疗帮助听损者识别声音,进行对话训练。
提升记忆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用助听器可以帮助听损人士过滤掉背景噪音,让他们更清晰地感受言语。
生活环境也很重要,限制电视和收音机的使用,安静的环境对他们有好处。
https://p9.itc.cn/images01/20220513/5239970671564af2a43ccb03e7a9f8b7.jpeg
目前虽然还没有完全治愈听觉处理障碍的方法,但我们可以有效地改善“听不懂”的困境,首先需要做的就是专业的听力测试和检查,在判断听力损失的类型之后,再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