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设计 |
第九单元
一、学情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集趣味性、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应用的广泛性于一体,具有训练智能的教育功能和价值。是实施开放式教学的好题材。教材呈现两种基本的解题思路:列表法和假设法。列表法能直观反映数据的变化,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但数据较大时比较繁琐,适用性有限;假设法是算术方法,计算比较简便,是解决此类问题的一半策略,但算理抽象,理解有一点难度。
对已“鸡兔同笼”问题,一部分学生可能在奥数班接触过,但多数学生缺少独立解决本问题的策略,没有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所以,教学中主要采用教师适当讲解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尝试、探索、交流比较中,弄清“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策略,经历多样化解题的过程。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半策略。
二、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掌握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建构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
3、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体会“假设法”的一般性构建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运用学到的解决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知
1.在我国古代流传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鸡兔同笼”就是其中之一。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课件出示)
2.这是一道古代数学名题,谁能说一说题中的“雉”指什么?“足”指什么?“几何”是什么意思?这道题是什么意思?(“雉”指鸡,“足”指脚,“几何”是多少的意思。这道题的意思是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3.激趣导入。
(1)谁能说说图中孩子们是什么表情?(自由回答)从他们的表情中你知道了什么?
(2)因为“鸡兔同笼”问题比较难解,所以本节课我们采用“化繁为简”的方法,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板书:鸡兔同笼)
二、探究新知
知识点:“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
1、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例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2)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算法,鼓励算法多样性)
2、汇报交流
预设:
第一步:猜测。
鸡有4只,兔有4只。
头数:4+4=8(个)
脚数:4×2+4×4=24(只)
得出的脚的总数比实际少2只。
第二步:调整。
鸡少1只,脚数少2只;兔多1只,脚数多4只,把1只鸡换成1只兔,头数不变,脚数增加4-2=2(只),即调整成鸡有3只,兔有5只。
第三步:验证。
头数:3+5=8(个)
脚数:3×2+5×4=26(只)
第四步:结论。
鸡有3只,兔有5只。
方法二:用列表法解题。
第一步:列表。
鸡 |
8 |
7 |
6 |
5 |
4 |
3 |
兔 |
0 |
1 |
2 |
3 |
4 |
5 |
脚 |
16 |
18 |
20 |
22 |
24 |
26 |
第二步:结论。
因为3只鸡和5只兔的总脚数是26只,所以本题中鸡有3只,兔有5只。
方法三:用假设法解题。
假设笼子里都是鸡,则笼子里有8×2=16(只)脚,这样就多出26-16=10(只)脚。
因为把兔当成鸡算,1只兔少算2只脚,少算了10只脚,说明笼子里有兔10÷2=5(只),有鸡8-5=3(只)。
3.讲解点拨
(1)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一般用哪些方法?
(2)你知道的解法中,哪一种最方便?
(3)采用假设法解题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设鸡求兔,设兔求鸡,不要弄混)
3、自主尝试
独立解决古代“鸡兔同笼”问题。(生自主解答后,汇报交流)
假设都是鸡。
2×35=70(只)
兔:24÷(4-2)=12(只)
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4、简介古代“鸡兔同笼”问题最简单的解法。
(1)介绍“半足法”。
你们想不想知道古人是怎样解答这道题的?
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体验一下《孙子算经》中一些巧妙的解法,首先我们来认识“半足法”。(阅读105页小资料)
师边提问边解释:
所谓“半足法”就是假设让所有的鸡单脚着地,所有的兔前两脚立起,只用后两脚着地,这时,地上只有一半的脚数,也就是多少只脚呀?(就是94÷2=47(只)脚。)
也就是47只脚着地。大家想一想,一只鸡一脚着地,一只兔两脚着地,笼子里只要有一只兔,脚的只数就会比头数多1,也就是多多少只着地,就说明有多少只兔。那么着地的脚的只数47比35多出多少呀? (多出47-35=12(只))
所以,就得出笼子里有12只兔。根据兔的数量,就可以知道有几多少鸡。(有23只鸡。)
你能把这个计算过程用算式完整地表示出来。
(94÷2=47(只),兔:47-35=12(只),鸡:35-12=23(只)。)
(2)介绍 “砍足法”。
所谓的“砍足法”,就是假设将所有兔都砍掉2只脚,那么鸡和兔就都只有2只脚了,笼子里就剩下多少只脚?(剩下35×2=70(只)脚。)
追问:这说明一共砍了多少只脚?
(一共砍了94-70=24(只)脚。)
师:每只兔砍掉2只脚,共砍掉24只脚,这说明笼子里有多少只兔?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105页“做一做”1题和第2题。
2.(选做)小汪给商店送200个玻璃杯,每个运费2元。如果在运送过程中损坏1个,不仅收不到运费,还要赔10元。最后小汪共得运费340元,他在运送过程中损坏了多少个玻璃杯?
四、总结延伸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关于“鸡兔同笼”问题,巧妙地解法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上网等方式查一下相关资料,希望下节课能从大家那里听到更有趣、更巧妙、更新奇的解法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解题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