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思想是:突出以学生为本,充分关注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关注学生在学习中参与和体验的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真正主体。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其学习活动过程就能使学生逐步实现这个目标。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内涵强调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关键在实践中恰当处理好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关系;合作学习的内涵强调的是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交往性和互动性,在实际教学中应处理好合作与学习的关系,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探究学习的内涵包括问题性和过程性,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要特别注重探究的过程。教师在实践中不能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简单的形式化或过于绝对化,而要全面、辩证地看待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和发挥的作用。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只是教育的一种形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教育的目的并非仅仅传授或接纳现有的知识,而是尽可能地从人的情感乃至生命深处唤醒他沉睡的自我意识,继而将人的生命情感、创造能力、价值观念等人性可贵的品质唤醒。教学中如何运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和年龄特征,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充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对学生潜能的唤醒起到很好地开掘与提升作用。学生学习潜能的挖掘在于教师的“善挖会掘”,要把启发学生智慧、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及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探索课堂教学的一条主线,而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活动”起来,就能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实现最终目标。下面简单谈谈如何实现这个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主要是指自学能力──这是学生终身学习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根据教材内容,提出切实可行的自学目标、布置自学思考题、组织学生自学课本,要求最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学任务。教师可给予自学方法指导,对个别自学习惯较差的学生可进行重点辅导和督促。长期坚持这种教学形式不仅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而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师带领下,学生的自学能力因训练会得到相应的发展,就会为学生随时吸收新知识奠定厚实的自学功底,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的。当然,在提倡和实践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而忽视或淡化了教师的主导性。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当学生遇到疑难阻碍时,教师要才思泉涌,善于引导他们去想;当学生的思维狭窄停滞不前时,教师要点拨并切中要害启发他们拓宽思路。当然,教师的主导性不是最终的目的,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才是教学的归宿。在任何时候教师都不能以自身的主导作用取代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更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主体性不断张扬、提升、发展和完善的渐进过程。
2、在现代化的社会中,不会合作的人将来会面临无法生存的窘境。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的社会,在这样的经济社会面前,社会需要知识,但更需要灵活地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需要个人的勇气,但更需要集体协作团结的精神。因此,可以肯定地说,交流和合作是现代化社会中人人必修的课程、必备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给学生尽量创造合作学习的条件,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要渗透注重学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培养,不必担心课堂上放了收不回来,让学生在“放松”的氛围中,开心地交流,愉快地合作,这也是教学改革对新形势下教师教学理念提出的新要求。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某一项任务,而进行地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能充分满足个体与他人交往的需要,在这种交往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又能感受到人与人达成的融合、沟通,享受到其中的快乐,能看到自己在小组中的力量,有一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合作学习已经被广大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实际教学之中。学生在相互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团结的力量。在宽松、愉快的交流中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个性特点、知识特长,在民主、和谐的合作气氛中学生敢于畅所欲言,为充分地发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提供了可驰骋的平台。课堂是舞台,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而学生都是演员,不应是观众。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为了在小组学习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要求学生有时要由小课堂走向大课堂,开辟学生自主合作创新学习活动的新天地。长期锻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会破天荒地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对数学课的学习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还可以对自主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兵帮兵”“一帮一”等合作学习的形式。这些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为促进学生充分发展、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的尊严和获得可持续发展提供无穷的动力。
3、合作既是学习的手段,又是学习的目的。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合作需要的不仅仅是技能,更重要的是态度。合作学习的中心在学生,在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往。要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必须承担好学习促进者这一角色,把培养和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和意愿作为突破点,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尊重的学习氛围,并提出学生切实可行的、愿意去做的合作学习的问题或任务。当然教师必要时也要进行相应的组织和引导,可深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成为学生中的也会演戏的一名演员。合作中教师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技巧。组织讨论要领时要防止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某一部分学生的“一言堂”现象,努力营造并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倡并促使合作成员积极参与,同时为他们提供均等的表达机会,积极肯定和充分赞扬合作学习的共同成果,使他们合作学习的热情持续稳定地增长。
4、在探究学习中学生可以凭借教科书所呈现的知识和范例来组织自己的思维,凭借它激活自己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探索,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转化为自己的较合理的心智结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然啰,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河堤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善于观察,用探究的目光才能发现生活中许多新鲜且可爱的事物(包括稍纵即逝的短暂瞬间)。探究学习讲究的就是这种实践和参与,但更难能可贵的是有一双热爱生活、发现生活、深入生活的慧眼!探究学习强调的是让学生在中小学时期有机会体验探索、学会创新,并逐步形成有一定价值的直接经验,而且这种良好的对新事物的深入探究的精神,会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更进一步地发展和完善。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发现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然后启发他们积极思考,通过自主学习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合作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和质量,不断扩大、改造、推进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而为学生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知识和经验的自我构建奠定良好的探索钻研的品格。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究,自求解决。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于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是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着。我坚信只要课堂上坚持运用“三个体现”,我们的课堂教学会更灵动,更会焕发生命的光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