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简报(112)我会整理衣物啦——幼儿自我生活管理能力的培养
(2020-07-22 14:44:59)闫蓉
案例描述:
一个寒冬的早上接园时间,我在中二班组织活动,要求孩子们进教室按指定的位置将自己的衣物整理好放在衣帽柜里。班上最小的比较腼腆的月月,抱着自己的大棉袄站在我面前说:“老师,我不会叠衣服,在家里都是奶奶帮我叠的”,晨晨接着也跑到我跟前:“老师我不会拉拉链,棉袄脱不下来,里面的扣子也解不开 。”好多小朋友都跟着说自己也不会,在家里都是妈妈帮着做的。我说“不会的小朋友先找会的小朋友帮助你好吗?接完小朋友,老师教你们。”
期间,我看见一些说自己会的孩子也是将衣服、帽子、手套等在衣帽间团成一团随便一放,并没有将衣物叠好并分类摆放。
案列分析:
一、相对落后的教育观念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发现孩子们的自我生活管理能力整体比较差,我也在午睡和户外活动环节特意观察了孩子脱衣服后的情况,可以看出大多数孩子不会整理衣物。通过与家长交流,了解到孩子在家里像叠衣服之类的好多事情都是父母包办,家长也没有意识的引导孩子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学着做。
三、幼儿自我服务意识淡薄
此案例中可以看出,这个班大多数幼儿,自我生活服务识是比较弱的。“老师,在家里都是我妈妈帮我的”,可见孩子并没有意识到这是自己的事要学会自己去做。
实施策略:
多措并举,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幼儿园是幼儿步入社会的第一站,他们必须在这里学会学习,学习自理,学会交际。帮助幼儿建立并内化常规是幼儿园的重要任务。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建立良好的常规,强化生活环节的管理,以此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二、引导幼儿自我管理意识,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事情孩子会做,而且做的很好,可是老师和家长常常认为孩子小,不信任孩子,于是全程包办了。作为幼儿教师,工作繁杂细致,在工作中要讲究实效,可用讲故事、唱歌、游戏、比赛等形式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同时拿做的好的孩子树立榜样,及时表扬有进步的孩子。告诉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生活自我管理意识的形成和自理能力的提高不但锻炼了幼儿,而且也减少了老师工作量。
三、兴趣入手,循序渐进,激发幼儿增强自我管理的能力
幼儿园教学是以游戏活动为基本载体的。我们要从幼儿感兴趣的事情入手,抓住幼儿的思维特点,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探索,运用一些生动有趣拟人的游戏化教学手段,调动孩子们参与和操作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学习本领。比如为了帮孩子们尽快学会自己叠衣服,我为孩子设计了“衣服也会做早操”的游戏活动,选择在午睡前,我喊口令,请小朋友让衣展“伸伸臂”(将衣服拉平,将二只袖子向外拉直)、再“拍拍肩”(将二只袖子向内叠)?-?-孩子们边听口令边操作小衣服、小裤子“做操”,都学得特别开心、快乐,一个个不知不觉在游戏中将叠衣服的技能学会了。
四、家园共育,提供幼儿自理的机会,共同培养幼儿自我生活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中班年龄段幼儿应该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能自己穿脱衣服、鞋子、扣纽扣,能整理自己的物品。但由于家长的溺爱,幼儿自理能力普遍较弱,有些孩子的生活能力在幼儿园自己可以做,但在家里就不做了,这也给老师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造成阻碍,所以我们要做好家园共育,与家长沟通、宣传育儿理念,并且利用家长开放日等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自我管理情况,也积极了解幼儿在家情况,要求家长在家里给孩子创造独自动手做事情的机会。
作者单位:宝鸡市太白县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