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工作室简报(97)俄罗斯学前教育对我国的主要启示

(2020-07-02 07:16:56)
张文芳

(一)加强国家教育宏观管理,加快学前教育立法

俄罗斯为推动学前教育发展,以立法形式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保障。俄罗斯在《教育法》中规定:“保证国家或地方教育机构和企业中的学前教育、基础普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普及性和免费性。”这表明每一个儿童都有免费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通过立法,俄罗斯将学前教育教育纳入法律保障体系之内,有力推动了学前教育进一步发展。我国自2010年颁布《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三年计划”)实施以来,学前教育迅速发展,但同时表现出普惠性幼儿园发展不足、优秀师资甚至合格师资短缺、办园条件差异大等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我国尚未有全国层面的、专门的学前教育法,无法对学前教育的各项管理制度作出明确规定,划清权责边界[13]。因此,大力强化学前教育的国家观念,推动学前教育立法是加强国家教育管理、推进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就我国学前教育立法的紧迫性上来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新的学前教育关系和学前教育问题的产生都在客观上要求学前教育立法的完成,以更好地应对这些新的挑战;从学前教育内部来看,当下对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学前教师待遇落实、社会力量办园规范等方面缺乏应有的保障,难以适应新时代要求,必须通过教育立法保障学前教育发展的合法权益。可喜的是,20189月,《学前教育法》已被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一类立法项目,这意味着学前教育立法已从组织酝酿阶段步入起草成文阶段,学前教育立法进程进一步加快。

(二)坚持幼儿园普惠性质,促进社会教育公平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多元办学格局基本形成,以政府主导、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基本确立,与此同时,幼儿园普惠性问题也再次成为焦点。据统计,2018年我国共有幼儿园26.67万所,其中普惠性幼儿园18.29万所,占全国幼儿园的比重为68.57%。当年在园幼儿4656.42万人,其中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3402.23万人,占全国在园幼儿的比重为73.07%[14]。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幼儿园教育普惠性发展仍有很大空间,受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和学前教育发展起步较晚等多种因素影响,单靠公办园解决学前教育问题是不现实的,必须依靠市场和社会办学,但同时也应看到市场和社会办学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利益与公益的冲突、盈利与普惠的矛盾等。因此,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的同时,也应重视从政策和经济上帮助非公办园向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在为家庭提供多样化选择的同时,也保障学前教育能够公平、有序发展,实现高质量的“幼有所育,幼有优育”的目标。自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以来,对教育公平的追求成为近十年来社会所重点关注的议题。同年,国务院发布《意见》,着力解决“入园难”问题、留守儿童学前教育问题以及特殊儿童学前教育问题,为实现“学前教育公平而有质量的发展”这一目标,就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已有研究指出“学前教育公平的实现不可能仅靠市场或社会,因为市场具有天然的逐利性,社会参与则具有自愿性的特征”[15],离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学前教育公平难以实现。从宏观上看,国家学前教育资源应向经济文化落后地区倾斜,通过这种长期的支持,从教育入手尽量消除贫困代际传递的可能性[16];从微观上看,学前教育相对要更加重视特殊儿童的教育,在学前阶段保障特殊儿童能够免费入学,设立专业机构帮助特殊儿童尽量达到自身所能做到的最好程度,促进社会教育公平。

我国自2010年起各地陆续启动 “三年计划”,旨在推进学前教育发展,尤其是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加之“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更加短缺,学前教育在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各地城乡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需要继续加大支持力度。要在经费投入、政策倾斜方面给予支持,尤其在办园条件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更应加紧用力,提升教育薄弱地区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和教育质量。

(三)注重核心素养培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2006年俄罗斯出台了新版的《幼儿园教育与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对苏联时期的《大纲》进行了第四次修订。在新《大纲》里,较为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更新了各育的内容,并突出了传统文化教育和民族教育的内容[17]。这为我国幼儿园教育未来发展提供了经验。我国于2016年正式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确立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大内涵,学前儿童处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初始阶段,理应更加受到关注,其中最值得探讨的就是幼儿核心素养的培养。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引导下,幼儿园教育目标有了方向,但仍需各园根据自身条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改进,将《指南》精神与核心素养相联系,为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儿童奠基。尤其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民族性”是重要原则之一,幼儿园开展爱国教育既是我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也是当代各个国家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幼儿园可借鉴俄罗斯的做法,根据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特点,以生活化、游戏化的方式开展爱国教育活动,从小培养幼儿的文化认同和责任意识,将爱国的种子牢牢根植于幼儿内心,为培养具有民族精神和国家意识的现代公民奠基。

(四)构建特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个性学习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幼儿园课程体系不断完善,在借鉴与创新中推进课程改革的持续发展,并将“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融入课程建设,真正做到“以儿童发展为中心”。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起步较晚,仍有很大发展空间。从俄罗斯的学前教育发展中,可以发现幼儿园工作的重心在从“教”向“学”转化,通过构建丰富多样的课程来促进幼儿个性化学习、个性化发展。这对我国未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有一定的启发意义。2012年我国颁布《指南》,其中明确提出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要做到这一点,幼儿园就必须在课程建设上下功夫。可根据园所自身条件,依托当地区域文化,以幼儿现有经验水平为基础,综合考虑不同幼儿的实际需求,提供幼儿一定自主选择的空间,拓宽课程内容,搭建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促进其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此外,在我国学前教育课程体系建构中,要关注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学习品质“不指向儿童获得具体的知识、技能、情感及方法,而是强调学习过程中如何运用知识、技能和方法。”[18]学习品质一方面与幼儿先天的学习倾向有关,不同的幼儿有自己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学习特点;另一方面学习品质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实现。这意味着幼儿园的课程要创立良好的环境,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的养成。

(五)持续推进小班化,提高管理有效性

化解“大班额”现象是我国近年来持续进行的教育行动。幼儿园由于教育对象年龄小,自知自控能力弱,就需要教师将更多精力放在日常管理和生活照料上。而大班额的学前教育使得教师维持秩序的压力增大,开展教育活动的工作负荷加重,很难照顾到每个孩子的需求,有时也难免出现对孩子诉求的忽视甚至误解,不利于幼儿的学习[19]。推进学前阶段的小班化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中俄在文化价值和社会形态等方面的差异在教育传统和教育体制上也直接体现出来,中俄之间学前的“小班化”不可能也不应该完全一致。我国小班化教育是一场自下而上的改革,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正式提出推进小班化教育[20]。就学前教育而言,学前的小班化应立足我国国情和教育实际,以“提高质量”和“促进公平”两大核心理念为指导,依据各地、各园条件从教育理念、教育体制、课程建设、活动设计、效果评价等各个环节综合进行改革,才能真正完成幼儿园教育的“小班化”,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效果。就目前来看,小班化教育推进尚有一定困难,原因在于:一是幼儿教师数量不足,部分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有待提高;二是广大家长都希望将孩子送入高质量的幼儿园,使得部分优质幼儿园班级儿童人数明显超编。但在推进学前教育小班化方面,学前教育工作者一直在不懈努力。

后语:近年来,俄罗斯学前教育迅速发展,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当然也走过一些弯路,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都非常宝贵。我们应积极吸取俄罗斯学前教育发展的有益经验,加快学前教育立法进程,增加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以满足人民对高质量学前教育的需要。


(全文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