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工作室简报(44)智慧管理,让沟通无障碍——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2019-11-26 17:42:23)
       从事幼教工作多年,深知做好家长工作的重要性。在日常管理中,时常会有老师问我:为什么这么努力地工作,那么用心地对待每一个孩子,但还有家长不满意?特别是在个别教育的问题上,经常会出现家长和老师观念不一致,导致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产生意见分歧,对班级管理工作带来阻力和障碍。
案例描述:
       一位妈妈看到班级微信群里发的活动照片没有自己的孩子,还发现她的孩子总是在别的小朋友后面,她就认为老师对孩子缺乏关注,不够重视,心里很不舒服。第二天一大早就气呼呼地来找老师质问“为什么会这样?”老师连忙解释:“希望您能理解,全班30多个孩子呢,我也不可能人人都照顾到”。家长认为老师在搪塞自己,对他的孩子缺乏关注,有失公平。交流不欢而散,家长怨气未消,老师也觉得委屈。
案例分析:
       这一案例就是典型的家园沟通方面的问题。那么,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如何才能有效沟通呢?
       其实,我们都知道,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过程,有效沟通就是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以求达到思想上的统一和感情的通畅。家园有效沟通就是教师和家长交流思想、碰撞教育理念,实现家园协调一致、同步教育的过程。如果这一过程无障碍、效果好,那么家园就会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孩子发展,反之则会影响班级工作开展以及家园关系和谐,进而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那么,我们就从家长和教师两个层面来分析上述案例。
       首先,这位妈妈性格直率,说话直接,情绪写在脸上,心里有事藏不住;她对孩子的教育比较用心,关注度很高,在家里孩子应该也是中心和主角,是一家人的焦点。所以当她看到照片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孩子被冷落了,老师缺少关注和关爱,心里顿生怨气。
       其次,这是一位新手教师,家长工作经验不足,面对孩子妈妈的突然质问猝不及防,回答干脆,直奔问题,不绕弯子,缺乏沟通技巧,家长不认可,沟通无效果,反而“火上浇油”,让事情变得更糟。
实施策略:
       一、理解家园关系,达成理念共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强调:“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那么,既然是合作伙伴关系,就应该在目标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后续学习与发展打好基础;教育理念也应该是相同的,相信孩子的发展潜能,为孩子提供均等的成长空间,而且在儿童观、教育观和价值观方面应该达成共识;另外,在教育行为上也应该是统一的,都需要共同关注孩子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张扬个性,与众不同。
       二、学会换位思考,彼此坦诚相待。
       家园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达到理想的效果,赢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那么,为了让沟通顺畅,教师首先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坦诚交流,以尊重、真诚、平和的心态接受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最终达到沟通的目的和效果。如,态度坦诚,理解家长的情绪,承认自己确有疏忽,以后会关注等策略,先缓和家长心中的不满情绪。
       三、沟通有理有据,体现专业素养。
       首先,了解家长,做到心中有数。沟通前需要熟悉交流对象的基本情况,如学历、职业、性格、家庭情况、教育理念及教育方式等,做到心中有数,保证沟通顺畅。
       其次,沟通时注意语气诚恳,眼神温和,动作得体,措辞恰当,变“应该、必须”为“我觉得,您的意见呢”,表现出幼儿园教师良好的个人修养和专业水平。
       第三,评价孩子时表扬有方法,批评有策略。对不同的家长,一定要有不同的策略。比如对于那些对孩子相对宠爱甚至溺爱的家长,首先应该肯定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再委婉地指出存在问题,这样家长会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意见;对于那些平时对孩子情况很少过问甚至放任不管的家长,要激发家长的责任感,让他们参与到班级日常教育活动中来,同时也需要指出放任不管对孩子成长带来的危害;对那些调皮的孩子家长,我们不能总是“告状”或横向比较,要善于发现孩子的成长、进步以及闪光点,让家长对孩子有信心,他才会主动与老师交流,才能积极配合、支持我们的工作。但要特别注意的是与家长交流最近孩子的表现,尽量个性化评价,不可笼统,如孩子的吃饭、睡觉、帮助他人、爱劳动、爱看书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再引导家长调整看待幼儿教育的视角,不能只从自己孩子个体的角度关注班级工作,应该从幼儿园是一个集体活动场所的角度逐渐理解并认同教师的教育行为。
       四、找准切入话题,保证沟通效果。
       首先,从孩子发展的角度出发切入话题,如习惯养成、学习品质、自理能力、幼小衔接等方面,而不能只从教师自己工作的角度来谈问题,如:孩子影响了别人的学习、影响了班级活动的正常开展,影响了我的教学活动组织等,这样的谈话家长比较难以接受,也会直接影响后续交流。
       其次,先报喜、再报忧,优点放大了说,缺点婉转地说,切记以“告状”切入话题。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教师要能生动地描述其孩子在某一环节或活动中的出色表现,家长自然会从你的言谈中感受到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和关爱,并会留下工作细致、认真负责的好印象,从情感上双方就很容易沟通。而对于孩子的缺点,一次只说一个方面,只解决一个问题,切忌把孩子所有的缺点、问题都数落一遍,这样只会让家长情绪沮丧、心情沉重,甚至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表示怀疑。
       第三,要善于倾听家长的意见。沟通时,如果教师态度谦虚、诚恳,专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会让家长感到自己受到尊重和信任,即使是一个牢骚满腹、怨气冲天的家长,在一个极具耐心、同理心、态度温和且善于倾听的教师面前,也一定会被“软化”得通情达理。
       第四,争取大家的最大配合。教师可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先满足家长的愿望及要求,适时发送几张孩子参与班级活动的照片,让家长看到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另外,这个孩子应该属于性格比较内向、不太善于表现、参与集体活动不够积极主动的,那么教师可以请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工作或找他的好朋友一起同伴互助和带动;还可以邀请这位妈妈来园助教或参与班级活动,一方面让她观察孩子在班级中的情况,另一方面也能体验教师工作的辛苦和不易。
       总之,良好的沟通是建立协调、顺畅的家园关系的基础,而协调、顺畅的家园关系则是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教师要善于把握和运用家园沟通的技巧和方法,才能让沟通无障碍,家园更和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