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百千万初中文科名师2023湛江研修活动

广东省百千万初中文科名师2023湛江研修活动
主持人:珠海市梅华中学 易楠
连续三小时的讲座,陈洪义教授围绕教学成果的凝炼展开,从“要不要?”“什么是?”“怎么做?”“怎么写?”四个维度回答了教学成果的养成之道。
关于“要不要”的问题,陈洪义教授认为,优秀的教师应该“通过陌生来唤醒理性的思考”,借助成果的凝炼来发展自身的专业素养,来追求对生命“见生命见天地见人生”,对自己“见生活见成长见成果”的境界。因为“有方向的行走,每一步才算数!”
关于“什么是”的问题,陈教授认为教学成果是一种成熟的“教育教学方案”,并将教学成果拆解成“教”“学”“成”“果”四个部分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他认为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回答“为谁培养人”、“揭示教育本质”和“探索教育规律”。因而教学成果应该以深厚的实践为基础,进行深入的反思凝炼,一蹴而就的成果难免肤浅。
关于“如何做”的问题,陈教授认为教学成果是做(培育)出来的,是炼(凝炼)出来的,也是述(描述)出来的。
陈教授以自身情思教育的形成为例,提醒我们从实践到理论贵在一个“恒”字,正是在二十余年扎根课堂与德育一线的实践中持之以恒的反复探索与淬炼,方才磨成这“情思教育”这一口利剑。
关于“如何写”的问题,陈教授以案例的形式详尽地进行了步骤剖析。借用北师大褚宏启教授“做得好,讲得清,行得通”的标准,强调教学成果应具备科学性、独创性、新颖性和实用性,从科学原理、本质规律、操作模型、评价模型四个维度形成方案,用“精彩八步”精准完成成果表达。


陈教授认为,最好的教研当从自己的工作出发,想实践中的问题、兴趣和困惑,让教研如同我们每一天的呼吸般,融入日常的教学中,用一千节课逐渐累积形成属于你的高度;教学成果就是讲故事,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故事呈现教育背后的本质和规律。
陈教授的讲座既给我们问题和方向,更给我们行动的方案和明确的指引。借助这些深入有效的指导,我们有理由期待,新一届广东省百千万初中文科班的学员们定能结出更为丰硕的教学成果。
艺术组理论导师陈洪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