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为什么要多读书?
(2021-01-11 08:20:18)教师为什么要多读书?
陕西省镇巴县泾洋中学(723600)
一、读书增长知识
古人讲“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增广贤文》说“养儿不读书等于养条猪”,这些都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书,是历史的记载,是历史发展进程中文化精髓的记载,是历史经验的记载,是科学知识的记载,是优秀品质的记载……。我们读书就是学习这些精神文化,增长知识。
陶行知先生说“书是一种工具,只可看,只可用。看也是为着用,为着解决问题,断不可以呆读。认清这一点,书是最好的东西,有好书,我们就受用无穷了。”现在的书很多,所以我们要有选择地读,多读不是滥读。读好书,读精品书,广读书,是我们应该保持的一种良好习惯。我们要认识到,教师丰富知识必须要优于学生,要有一潭水,才能倒给学生一碗水。
二、读书修身养性
无论是网络阅读,还是纸质书的阅读,都需要营造一个自己的读书园地,养成读书和思考的习惯,把读书当作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修身养性,可以练脑洗脑充脑,这不仅是能力,也是涵养,是素质,是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阅读可以拓展视野,可以接触人类的智慧,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可以让人在精神气质上超越庸常的环境。
“读书修身养性”和读书的实际目的不矛盾。读书为考试、为谋生谋职,都是必要的、合理的,实际的,但也要树立更高的“修身养性”的目标,让这个目标把考试、谋职等实际的目标带起来。“读书修身养性”从人生观、世界观培养的角度来看其实是“大格局长谋略”。
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被人们推崇,主要来源于书,在书中读和悟、在行为中“修、养”,只有修身养性,才能做到为师者、当范也。
三、读书提升修养
人生观和世界观决定人对整个人生意义和世界价值的基本看法,包括人生的意义、真善美、生与死的本质、人与自然、人性与社会性、社会公平的准则、伦理道德的底线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本源性的,有的还富于哲学含义,属于终极关怀。对这些本源性的探讨与摸索,也就是导向人生观、世界观的确立,可能从根本上决定人一生的追求及其思想行为模式。这种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甚至比知识获取更加重要。而读书,特别是在浮躁的信息时代培养良好的阅读品味和习惯,对于建构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是至关重要的。
读书,借鉴历史和别人的典范,通过悟“道”,修正自己的错误和不足,通过这种自我“修剪”,培养自己的良好个性和优秀品质,达到修养之目的。人活百岁,都有不断修养的价值和空间。
四、读书是教育教学的需要
针对学生而言,我们教师有两大任务: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有的人把“书”“教”到了,可是没有实现“育”人之目的。何也?我想,育人的途径应该有三个:一是说教;二是设置情景培养和熏陶;三是身教感染。脑中没有储备大量的“理由”怎么说教?没有开阔的视野怎么设置情景?没有修养到一定程度没有人格魅力怎么感染学生?这些都需要通过多读书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读书不仅增加的是知识的广度、深度、宽度,更重要的是陶冶情操、修炼品行、开阔胸怀、增加见识、拓宽视野。
五、读书是教育学生和子女的需要
现在很多学生缺乏“教养”,主要原因在家庭,由于家长自身缺乏修养、家教方法,家教观念淡薄,法律意识也淡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为家长作补充,辅助教育必不可少。在学校育人的责任不只有班主任和思政学科老师,应该是所有老师进行“学科思政”。要担负起全面育人的重任,必须要有人人有责、人人负责的意识,丰富自己的头脑,充盈自己的知识世界,做好学生表率的同时,也是给自己子女树立模范的标杆。为此,读书仍然显得尤为重要。
20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