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的方法
(2020-02-09 13:20:06)
标签:
教育 |
教学反思的方法
1.日记反思法
日记反思法是指教师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把当天的教学心得体会记录下来的反思方法。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由此可见教学日记的重要作用。教学日记的内容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成功之举,即教学过程中达成预设目标的措施,教学手段运用得当的体会,教学方法的创新,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情况等。二是不足之处,也就是比期望值低的结果。“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成功的教学总有需要进一步改善、优化的地方。对不足之处的记录包括: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是否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是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教法与学法的选择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等等。对这些方面进行系统的回顾和梳理并进行深刻的剖析,提出改进措施。三是创意之点。这里的创意既包括教师的创意,也涵盖学生的创意,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灵感、学生的独创性见解等。总之,教学日记篇幅不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若能持之以恒,就会收到“聚沙成塔”的效果。
2.教学案例反思法
教学案例反思法是指以某一教学事件或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反复的观察、分析、提炼,以案例形式来揭示教学内在规律的一种教学反思方法。因教学案例富含教育智慧和情绪体验,因而也是教师实施教学反思的好题材、好方式。教学案例的选择应遵循真实性、典型性、价值性等原则。教学案例的素材一般来自:(1)研究自己的教学,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2)观察同事的教学,从中生成案例;(3)与学生谈心,从学生的口中收集案例素材。收集了教学案例之后,应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以教育心理学理论为工具,对教学理念、学生观念、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理性反思。例如,在教学中常见到这种现象:一些教师对学生做错题的处理方法是错一罚十,而学生尽管极不情愿,但还得接受处罚、应付了事,其结果是过一段时间之后,再遇到同类题型仍然出错。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教学现象,教师必须以教育心理学、教学法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为指导,深刻地剖析和反思,以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果。
3.交流对话反思法
交流对话反思法是通过与其他教师、学生的交流对话来进行反思的方法,新课程强调,教师之间应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加强交流对话,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与成功。我们知道,教师的个人反思有一定的局限性,“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请同事参与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共同分析,提供不同观点,聆听多种声音,可以促使教师借助集体的智慧,进行更为深刻、更为全面的反思。为此,教师应经常与同事进行交流,可以向同事叙述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倾听同事的看法,使自己能正确地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也可以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来促进反思。“请进来”就是邀请其他教师走进自己的课堂,请他们指出自己教学中的优点和需要完善之处;“走出去”就是要走进他人的课堂,观摩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这样,可以反观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除了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对话反思外,还应与学生进行交流,从学生的眼中认识自己。在与学生进行交流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平等、理解、信任和宽容的氛围,才能避免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从而开城布公,坦诚交流。
4.教学录像反思法
教学录像反思法就是把自己的教学实况用摄像机录制下来,课后以“旁观者”的身份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教学活动。新课程提出活动化的教学观,指出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因此,通过观看教学录像,可以作这样的反思:课堂上,用于教师讲话的时间和学生发言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是否足够;教师是否常常微笑教学;教师是否经常对学生做出表示认可的反应和激励性评价等等。
教师要实现反思意识的不断觉醒、反思水平不断提高,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是非常必要的。我们知道,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教师对教育教学真谛的理解和把握需要教育教学外在价值标准的内化,这是新观念确立的标志。新课程理念对许多一线教师来说是“新生事物”,如教学目标的多维化,教学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综合化等新理念的提出,使得许多一线教师在实践中感到困惑甚至迷茫。因此,只有将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次加以反思,才能探寻到根源,使教师教学观念和行为的合理性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总之,教师应该养成反思的习惯,掌握反思的方法,每一次反思都应该尽可能以上一次反思为起点。如此循环往复,反思习惯就会不断养成,反思能力就会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