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化错”背后的精彩---以“在长方体中如何削出最大的圆柱”为例

(2019-04-13 22:03:18)
分类: 成员文选

教学手记:

  “化错”背后的精彩

---以“在长方体中如何削出最大的圆柱”为例

           荷花池小学  汪巧玲

 “化”是一个会意字,本意是“变化”,“化错”是指把课堂教学中的差错融化为一种教学资源,艺术的处理随机生成的差错,巧妙彰显差错的价值,促进学生直面错误,将教学活动引向深入,在真实探究中获取知识。化错教学不仅要让“错”变化为“对”,更重要的是追求化“错”为“对”途中的“使变化”。

  一、拾错

  数学课接近尾声,孩子们还是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我随机出了这样一道题,“如何从这样一个长方体上削出一个体积最大的圆柱体?”

“化错”背后的精彩---以“在长方体中如何削出最大的圆柱”为例

出示了PPT以后,同学们瞬间被吸引住了,开始了认真的思考,一阵小声的讨论之后,几种方法渐渐就明朗起来了。

第一种:(以6CM和8CM的长方形为圆柱底面,2 CM为高)

           圆柱体底面半径:r=6÷2=3CM

           圆柱体体积为:3×3×2π =18π立方厘米

 第二种:(以2CM和8CM的长方形为圆柱底面,6 CM为高)

           圆柱体底面半径:2÷2=1CM  

        圆柱体体积为:1×1×6π =6π立方厘米

第三种:(以2CM和6CM的长方形为圆柱底面,8 CM为高)

圆柱体底面半径:2÷2=1CM  

      圆柱体体积为:1×1×8π =8π立方厘米

经过分析比较,不难看出,第一种情况得到的圆柱体体积最大。班上的机灵鬼蒋士翎同学兴奋地说:“老师我知道了,以长方体中的最大面作为圆柱体的底面,削出来的圆柱体体积最大,因为这样削半径会比较大一些,计算后的面积就更大了”。话一出口,班上响起来阵阵掌声,蒋同学更是小脸涨的通红,抑制不住地激动,别的同学也是一副羡慕崇拜的眼神。此时下课铃声响了,继续分析显然不合适,可是……结果不是这样,于是追问:“真是这样吗?这样削半径是变大了,但是高同时就会变小了呀?”

二、化错

蒋士翎同学总结出的规律是我始料未及的。但是这确实学生真实的想法,只有直面孩子们的差错和争议,这才是教学活动最真实对话。我重新调整了一下教学思路,开始我们的化错探究活动。我设计了这样的3个递进练习,以“分别在三种不同的长方体中削出体积最大的圆柱体”的探究活动。第一层:探究两个面都是正方形的特殊长方体是否有这样的规律?第二层:探究如果长方体的三边数值都比较接近,或者相差很大的话,这样的规律还是否适用?第三层:探究长宽高是分别是4厘米,5厘米,6厘米的长方体。

假设它的长宽为4CM,高为10CM。(如图2)

“化错”背后的精彩---以“在长方体中如何削出最大的圆柱”为例

图2

按照蒋同学的观点,以最大面积的面为底面,计算如下:

4×10=40平方厘米 (底面积最大)

圆柱半径为4÷2=2CM,  高为 4CM

圆柱体积:2×2×4π=16π立方厘米

如按照正方形为底面,另一边为高,计算如下:

圆柱半径为4÷2=2CM,高为10CM

圆柱体积:2×2×10π=40π立方厘米

事实跟孩子们总结的规律并不相符。很多学生露出了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此次的蒋同学立即发现了其中不对的地方。

那么当长方体的三边长如果相差较大的话,那应该又是一种什么情况呢?第二次探究活动开始了!

例如:长方体 (长10CM  宽2CM  高1CM)

“化错”背后的精彩---以“在长方体中如何削出最大的圆柱”为例

图3

1.以10CM和2CM长方形作为圆柱体的底面:

半径为2÷2=1CM,  高为1CM

圆柱体体积:1×1×1π=π立方厘米

2.以10CM和1CM长方形作为圆柱体的底面:

半径为1÷2=0.5CM,  高为2CM ,

圆柱体体积:0.5×0.5×2π=0.5π立方厘米

3.以2CM和1CM长方形作为圆柱体的底面:

半径为1÷2=0.5CM  高为10CM

圆柱体体积:0.5×0.5×10π=2.5π立方厘米

事实再一次证明,“一个长方体,以最大面积为底,另一边为高,削出的圆柱体,体积最大”,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

三、分享

同学们陷入了沉思,一双双眼睛又都看向了我,眼中充满了疑惑。那么对于一个长方体来说,削出最大的圆柱体,到底有什么规律?如果跟底面积的大小无关,那应该跟什么有关呢?

许久,许久,一双双小手举起来了。

1:老师我觉得既然跟底面积的大小无关,是不是跟底面积的形状有关呢,因为我发现以正方形为底面时,体积最大?

2:有两个正方形的长方体不具有代表性,不能体现一般长方体的特点。

3:老师,我通过(1,2,10)这个长方体探究发现长和宽比值较接近的面为底面时,这样削出的圆柱体积最大。

4:我赞同生3的观点,我可以举例证明,我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4厘米,6厘米,10厘米。

1.以4CM和6CM的长方形边作为圆柱体的底面:

半径为4÷2=2CM  高为10CM

圆柱体体积:2×2×10π=40π立方厘米

2.以10CM和4CM的长方形作为圆柱体的底面:

半径为4÷2=2CM  高为6CM

圆柱体体积:2×2×6π=24π立方厘米

3.以10CM和6CM的长方形作为圆柱体的底面:

半径为6÷2=3CM,高为4CM

圆柱体体积:3×3×4π=36π立方厘米

真的是这样吗?我继续追问到,很多同学直朝我点头。我拿出了我的第3个探究活动,长是4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6厘米,如何在这样一个长方体中削出最大的圆柱。

同学们又开始了自己的探究,这一次学生的探究明显谨慎了很多,很多学生学会了追问,学会了反思和对比,探究中我听到这样的对话。

“真的是这样吗?再想一想?”

 “长宽高之间都只相差1,这可怎么办?看看我们遗漏什么。”

“是不是因为比值不同呢,我们试一试?

(备注:这里比值指的是底面是长方形中宽边与长边的比)

“化错”背后的精彩---以“在长方体中如何削出最大的圆柱”为例

   华罗庚先生说:天下只有哑巴没有说错过话,只有白痴没有想错过问题,但是天下却没有数学家没算错过题。学生由于受自身经验的影响难免会犯错。化错教学就是要善待学生的差错,始终以“学”为中心,积极发掘错误,在出错与化错的过程中,将课堂认知自然引向深入,促进学生思维主动、灵动和生动的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