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养生说》---饮食篇
(2019-06-04 11:31:02)
标签:
福报轮回业障因果冤亲债主 |
分类: 少吃健康 |
苏轼《养生说》
已饥方食,未饱先止。散步逍遥,务令腹空。当腹空时,即便入室,不拘昼夜,坐卧自便,惟在摄身,使如木偶。常自念言:“今我此身,若少动摇,如毛发许,便堕地狱!如商君法,如孙武令,事在必行,有犯无恕!”又用佛语及老聃语,视鼻端白,数出入息,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数至数百,此心寂然,此身兀然,与虚空等,不烦禁制,自然不动。数至数千,或不能数,则有一法,其名曰“随”:与息俱出,复与俱入,或觉此息,从毛窍中,八万四千,云蒸雾散,无始以来,诸病自除,诸障渐灭,自然明悟。譬如盲人,忽然有眼,此时何用求人指路!是故老人言尽于此。
感觉饥饿才进饮食,半饱而未“饱胀”时,即终止进食。食后散步,步履放松,逍遥自在,务必使肚饥而腹内空空。
而当腹中已空时,便迅即进入室内,无论是白昼还是黑夜,坐下或仰卧均听任自便,惟须注意的是要收拢、控制身体,使之如木偶一般。
常常自言自语地念道:“现今我的这个身体,若有哪怕毛发般大小的丝毫的动摇,便将坠入地狱!犹如战国时政治家商鞅的治秦之法,亦如春秋末年军事家孙武的治军之令,令下则势在必行,对违犯者绝不饶恕!”
又用佛家释氏(释迦牟尼)及道家老聃的练功之语,凝视自己的鼻尖,念念于兹(“视鼻端白”,白:说话,念口诀),数着自己的呼吸次数,断断续续,绵延久之,似乎存在,然速度勿快。当默数到数百下之多时,觉得心寂寂而安然,身空兀(wu)而茫然,与静虚、空廓等同,不需要禁止制约自己,便自然地静止不动。当数到数千下时,或许不能再往下数了,则另有一法,名曰“随”:随着呼吸时与气息同出,再与气息同入,或许会觉得此种气息,从身体的八万四千个毛孔中释放出来,犹如云彩蒸腾,雾幔消散,从源头开始而来的各种病症,便自然消除;各种障碍(或病瘴),便自然灭绝,人也自然变得明晰、颖悟。
就好像盲人,忽然间有了明亮的眼睛,这时何必还用求人指路呢!以上便是佛老或聃老教给我(苏轼)的养生之法,至此而言尽也。
对于苏轼总结成文的上述《养生说》,若是放在当时科学尚不发达的时代背景下来看,自然不失为一种养生、健身的秘诀。
苏轼集佛家、道家的养生之术为一体,在认真总结经验并身体力行的基础上,加以发挥,形成一套养生之术,将佛家重养性与道家重养生两方面加以融汇,各取其长,并述以文字,使之得以保存和传承,应当说这是难能可贵的。《养生说》之类秘诀,已成为后人谈及养生时可资参考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