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数学工作室三年规划
(2019-12-22 10:13:40)分类: 团队管理 |
向阳数学工作室三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定边县第一小学名师工作室建设规划方案》精神为指针,本着使本工作室成为“名师成长的摇篮、资源辐射的中心、师生对话的平台、教育科研的基地、研究教师专业困惑、分享你我教学思想”为宗旨。以追求“生本课堂”为核心,以“生本课堂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为课题研究主要载体开展活动,研究以生为本课堂教学效果,为本工作室教师成长搭建阶梯,让更多老师、学生分享优质教育资源。起到交流引领、辐射带动的作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动定边县教育快速、健康、均衡发展 。
把握数学学科特点,通过积极的教学实践与深入的理论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步。每个成员围绕自己的研究重点展开阅读、思考、实践、研究、反思等研修工作,促进教师在理论指导下的自觉实践。
对学生尤其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思维活动作出深入了解,重点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提倡在班上实行“一帮一”活动,平时要求对后进生实行“三优先”。即课堂优先提问、作业优先批改、课余优先辅导。使数学教学研究在科学的基础上得到系统的科学的健康发展。
3. 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1)长期目标
工作室成员每学期需承担教学、教研、科研任务,以教科研一体化的方式开展活动,使每位工作室成员都做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智慧型的教师,真正成为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师成长的引领者、教学内容的研究者、教学艺术的探索者,使工作室成为“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辐射的中心、师生的益友”。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落实生本教学理念,培养工作室成员的教育激情,解决课堂教学困惑。
(2)中期目标
每个成员积极参与系列校本研修活动,自主开展系列研修活动,完成一项市级或以上课题研究,形成一套精品课程,经营一个网络平台,打造一支骨干团队。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争在两年内,形成一支在定边县有影响力的小学数学教师团队。
(3)近期目标
三、工作室规划
(一)成立工作室领导小组
工作室导师:刘婧
顾问:姜海强
(二)工作室成员
定边县教学能手: 牛夏梅
骨干教师:马英
2.认真反思,提高教学。团队成员每月撰写一篇教学反思,全年至少完成6篇。
3.重视课题研究,提高教研能力。团队成员必须主持或参与一个县级课题研究,承担一项研究任务。
4.勤反思、多交流,推广教研成果。团队成员每月在研修网站上传一篇文章,每年在县级以上刊物发表一篇教学论文。
5.积极参与《生本课堂下小学数学的实践与探索》课题研究活动。
整体思路:专题研究、逐块攻破。
研究方式:课例研究、行动研究、比较研究。
(一)阅读研究,实践性思考。
我们工作室努力做到:一是在每位教师心中播下发展型教师的“种子”,二 是“施肥”,开设“生本教育讲坛”给教师施“理论之肥”等;三是做名师“追星族”,施“经验之肥”。让教师自主地、自由地、舒展地、快速成长。
2.阅读教育网。
要求名师工作室成员每天阅读名师工作室教育网站,及时了解教改动态,随时调整教学思路。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反思、随笔、教育故事、教学案例等上传名师工作室网站,相互学习,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二)专题推进,定向性研究。
本年度我们围绕“生本课堂”这一核心追求,建立起工作室成员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以学生为教育的出发点,从学生的视角去研究教育现象,把握教育规律,调整教学行为,提升专业品质。
课题引领。以“生本课堂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为专项课题,本着“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进步即成长”,我们2020年的重点是进行生本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研究。
项目推进。一方面领衔人对培养对象课题进行引领,每人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并将研究过程、成果发布在工作室网站中;另一方面围绕本年度的重点课题研究;每位成员一年中至少需要形成2篇有质量的论文在省市县级刊物发表。
课例研究。进行同课异构;以此来促进对课题的理解和策略的提升。有计划地进行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理论研讨,观课议课,说课示范,探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每学年每位学员要完成6节课以上的研究课。每个成员每年度都要至少开展一次个人专题研究的公开展示。
(三)规划航向,自发性成长。
1.专家领航。在专业方向的确定上请工作室顾问专家指导进行把关,并充分利用他们自身的理论修养和学术水平为我们把脉、导航。特别是能借助于专家指导团的影响力,带领工作室成员参与一些高级别的研讨。
3.网络研修。建立本工作室微信群,立足网络研修的引导、记录、督导工作,及时公布本工作室活动信息和相关的活动流程安排。全力打造好贺渊名师工作室网站,辐射思考和成果,分享智慧和思想。并利用网络交流互动功能,加强对研修过程的管理,每个工作室成员每年策划一次话题讨论,利用微信群的方式进行网络式研讨或现场研讨,形成系列主题,打造小学教师研修资源库。
(四)辐射交流,有效性推行。
深入基层。工作室将深入到学员所在课堂,进行观察、听课、评课、讨论、交流等手段促进学员提高教学成效,为教育教学研究,取得第一手资料。每次活动有布置、有学习、有研讨、有课堂案例解剖、有活动反思、有活动记录,及时在网上报导和总结,做好材料的积累。
1.每个工作室成员四有:有个人电子档案袋,有教育期刊,有博客、有研究课题;工作室成员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刻苦自律,按时完成研修任务。工作室将建立学员档案,并从以下方面进行考核:考勤、研修作业、公开课、论文、课题研究等各个方面评价。考核情况记入成员档案,并通报学员所在学校。
2.每个工作室成员四个至少:每学期至少一篇教学设计或教学叙事或教学案例或教学论文,并在校级及以上获奖或发表。每位成员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校级公开课,并做好评议;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
4.坚持考核评估。工作室采用主持人负责制,以一年为一个工作周期,按职责要求进行考核评估,实行年度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工作室团队建设,加强工作室日常活动的制度建设管理,增强工作室工作的服务意识,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工作室工作机制,使工作室的活动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有计划地组织送教下乡,推广教学成果,促使教育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