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虽常见,但对听力的损害却不可逆

标签:
中耳炎耳痛听力下降耳鸣耳朵不舒服 |
分类: 耳鼻喉问诊 |
在日常生活中,当耳朵出现流脓、耳痛等症状时,大多数人往往容易忽视,殊不知,这很可能是中耳炎在作祟。中耳炎,这一常见的耳部疾病,不仅影响着我们的听力,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因此,找对中耳炎的原因并及时治疗,是恢复健康、避免病情恶化的关键。
什么是中耳炎?
中耳炎,是指中耳(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及乳突气房)部位发生的炎症。根据病程和症状的不同,中耳炎可分为急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炎两大类。
什么是急性中耳炎?什么是慢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多见于儿童,常由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传染病或不当的擤鼻方式引发,表现为突然发生的耳痛、发热、听力下降等症状。而慢性中耳炎则多由急性中耳炎未彻底治愈转变而来,或因咽鼓管功能不良、鼻咽部慢性疾病等长期刺激所致,症状包括持续性耳流脓、听力减退、耳鸣等。
找对原因:治疗中耳炎的第一步
治疗中耳炎,关键在于明确病因。引起中耳炎的因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
1.感染:细菌或病毒感染是中耳炎最常见的病因,尤其是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细菌。
2.咽鼓管功能障碍:咽鼓管连接鼻咽部和中耳,其功能异常(如堵塞、功能不良)会导致中耳通气引流不畅,易于发生感染。
3.上呼吸道疾病:如感冒、鼻窦炎等,其炎症可能蔓延至中耳。
4.免疫力下降:身体抵抗力下降时,细菌或病毒更易入侵中耳。
5.环境因素:长期暴露于二手烟、空气污染等环境中,也会增加患中耳炎的风险。
科学治疗:精准施策,标本兼治
一旦确诊为中耳炎,应根据病因采取科学的治疗方法。治疗原则主要包括:
1.药物治疗:对于急性中耳炎,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是关键。同时,可使用滴耳液缓解耳痛,促进脓液排出。慢性中耳炎患者则可能需要长期药物治疗,必要时还需进行细菌培养,选择敏感抗生素。
2.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的慢性中耳炎,如鼓膜穿孔长期不愈、听力严重受损等,可考虑手术治疗,如鼓膜修补术、乳突根治术等。
3.辅助治疗:保持鼻腔通畅,减少上呼吸道感染;避免用力擤鼻,以免加重咽鼓管压力;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水进入耳朵。
中耳炎虽常见,但其对听力的损害却是不可逆的。若不及时治疗,不仅会导致听力持续下降,还可能引发颅内并发症,如脑膜炎、脑脓肿等,危及生命。因此,当出现耳朵流脓、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时,切勿掉以轻心,应及时就医,通过专业检查明确病因,接受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