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绘画新手到绘画大神要经历哪些阶段?

(2020-12-31 19:42:16)
标签:

板绘

插画

动漫

绘画

灵猫课堂

绘画新手到绘画大神要经历哪些阶段?零基础怎么自学绘画?不会画画怎么自学?想必这些都是绘画初学者们经常在想的问题吧,就是不知道如何才能学习好绘画,然后绘画出自己想要画的东西

那么今天灵猫课堂就在网络上收集整理了一些关于绘画新手到绘画大神要经历阶段!内容层次比较高很有意义,赶紧来看看叭:

临摹练习确实一直被看做是新手们踏入绘画世界的第一步。但有的人可以通过临摹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有的人就如题主一样,临摹时觉得还不错,想上手原创时却觉得无从下手或者效果很差。其实不是临摹本身出了问题,而是没有掌握临摹真正的精髓和核心。

首先,题主要明确自己只会临摹不会原创究竟是属于下面的哪种情况:

1. 面对一张白纸,大脑一片空白...

2. 知道要画什么,画出来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以上两点,是插画初学者们在临摹向原创过渡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两个问题,而且造成这两个问题本质的原因并不相同,也分别对应了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法。题主应该是属于第二种情况,下面对两种情况分别做一下简要分析,有相关疑惑的人可作参考。

大脑一片空白型

面对空白的画纸时大脑一片空白,其实是脑中的相关经验储备量太少。有这类问题的人大多都是看的优秀案例太少,脑海中还没有形成既有的“认知量”。插画就是用视觉画面的形式讲故事,因此脑海中要有故事可讲,没有故事、没有创作的灵感可言,也就无法谈插画原创?对这个阶段的人而言,临摹的意义有以下几点:

积累性临摹,数量一定要大

通过量的积累培养审美认知

用自己的审美方式讲故事

很多人临摹时,会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固定作者的插画,或者固定风格的作品。采用的方式也是看到喜欢的就临摹,临摹得久也很细致。但是,这种方式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成规模。因为临摹量不够,所以脑海中的意识完全没有办法进行“横向比较”,导致无法说出同样的故事不同的表达手法有哪些,也无法说出同一个风格怎么应用在了不同的故事里。

而大量积累性临摹是指,大量地看展、看其他插画作品、看照片、看画册。只要觉得有意思,就快速勾勒,完全不用拘泥于细节。这个阶段的积累性临摹,主要是为了让大家快速感受原作创作的大方向和大感觉,广泛地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和手感。但也要注意,这个阶段的临摹属于跑马灯式,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它更加适合临摹人体比例、服装设计元素、花纹式样、空间构图等广泛应用性强且即学即用的事物。

不仅要在积累性临摹的过程中掌握手感和培养审美,还要注意积累可供讲述的故事。 推荐两种方法:第一种,比如喜欢文学的人可以尝试用文字去描述具体的场景,看积累的临摹案例有多少可以套用到描述的场景中去,进行适当的组合、改进、应用。

第二种方式是mind-map,这种方式更加灵活,跳跃感更强。人能够通过对一件事物的描述再继续衍生和联想出其他的事物,所以把能够联想到的元素罗列出来,思考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用画面将这种关系描述出来,本身也是对原创的一种练习。

有故事不会画型

这种情况通常是有故事但不知道该怎么画出来,即使勉强地画出来了,和脑海中的理想画面也完全不一样。这类情况在于对绘画表现技法的掌握还存在不足。插画要掌握的基础技能很多,比如人体、透视、比例、色彩、构图等。对于新手来说,这些都是进步路上等待被翻越的大山。

这个阶段的人,临摹要更有“目的性”。比如想要掌握透视这种画技,那需要更有目的地去研究关于透视的案例,不管是什么风格,只要有透视,就要去研究它们的共性和区别。并且将这些共性和区别总结下来,关于其他的插画技法也是一样要这样积累。

此外,题主要以故事为单元去梳理自己平日所看到的案例,而不是单纯按照作家和风格去积累。只有对身边的素材不停的观察、收集和有效利用,才能在下次自己讲故事的时候,知道怎么去讲,怎么去画。

以上就是灵猫课堂为大家从网络上整理分享的教程啦,主要是给大家分享绘画新手到绘画大神要经历哪些阶段!内容层次比较高。相信这篇教程肯定会对大家有所帮助,赶紧来看看叭~

如果你对我们的绘画自学计划感兴趣的话

欢迎来加入我们的免费绘画Q交流社区:634648457

在那里,会有更多更全面的资源,还会定时直播绘画教程

助你开启绘画提升之门

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在轻松的交流中享受绘画的乐趣!

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侵则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