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教学设计
(2019-11-01 13:41:34)《醉花阴》教学设计
一、导入
大家还记得我们初一时候学习的李清照的《如梦令》吗?还会背吗?齐背——“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表达的是什么情感呢?——生答。
没错,这首词写的是她少女时期的生活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宜人。让人不由得想随她一道荷丛泛舟,沉醉不归。那么,李清照所有的作品的感情基调都是如此轻快明丽的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醉花阴》,再次走进她的内心世界。(课件1:醉花阴)
二、初读悟“愁”
1、下面,请同学们将词自由朗读两遍,读第一遍的时候注意字音,争取读得准确;读第二遍的时候注意节奏,力争读得通顺。
读完请一个同学试读,其他同学从读音和节奏方面进行点评。
2、齐读全词。
请一个同学来说说原因。
4、如果我们要用词中的一个字来概括词人的感情,会是哪一个字?
明确:愁(词眼)(板书1:愁)
方法指导:愁就是这首词的“词眼”。我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词眼我们可以触摸到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
5、词人为何而“愁”?请同学们再去读一读这首词,看看能不能有什么发现?
对于像中秋和重阳一类的佳节我们会怀着这样的心情?“又”说明什么?(独自一人过节不止一年了;有复杂的情感,不希望重阳节的到来。)
请一个同学来读背景材料。
三、朗读析“愁”
1、请同学们再次自由朗读诗歌,想一想:你具体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这种愁情的?请作简要分析。(课件3:你具体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这种愁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1)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给人什么感觉?(惆怅凄凉,寂寞无聊,让人伤感)你有没有觉得这句词里哪个字特别传神?(永:时间难熬,独守空闺,度日如年,何时才是尽头啊!)
(6)有暗香盈袖
意象解析:
黄花——“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
黄花本身没有什么人格象征意义,在古代诗词中多用凋零的黄花来创设一种深秋悲凉冷清孤寂的意境,这里的黄花,指的是菊花。
古人喜欢用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李清照却以憔悴的“黄花”自指,此为独创。李词用帘外之黄花之瘦比喻人之形体消魂,创意极美。
用帘外之黄花之瘦比喻人之形体消魂,多么生动形象啊!我们脑海里所积累的用这样形象的方式表现“愁”的名句有哪些?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李白)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李煜)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李清照)
你觉得哪个字特别传神?“瘦”!
因“瘦”有三词句最为脍炙人口,李清照因此被戏称为“李三瘦”。第一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第二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第三瘦:“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可谓万般情语皆有“瘦”。(课件4:李三瘦)
小结:全词只一个愁字,却无处不见愁绪,无处不见愁情,词人是如何做到的呢?
词人将她丰富真挚的情感寄托在了这些意象上,从而达到了寓情于物,托物言志的效果。(课件5:意象)因为诗人心中有愁情,所以她笔下的诸多意象也都穿上了一件“愁”的外衣。
请同学们再次自由朗读,读出这种愁情来吧。
四、再读品“愁”
1、下面,我想请一个同学来示范读一读这首词,(配乐)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调动我们的联想和想象,说说你脑海里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配乐范读,读后请同学说脑海里浮现的画面。
2、听着同学们的描述,一个独守深闺的孤独寂寞的思妇似乎就在
我们的眼前,万家团圆的重阳佳节,词人只能“东篱把酒黄昏后”,这杯酒是什么味道啊?(苦)此时此刻,她会想些什么?
(1)3-4个同学谈后,设问引导:
3、进行《醉花阴》和《武陵春》的对比阅读,比较两首词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同。(课件6:《醉花阴》《武陵春》)
预设:都是写愁,但“愁”的程度不一样。
(2)插入相关背景介绍。
背景2:靖康之变破坏了她的美满生活,夫妇随宋室仓皇南渡,避乱江南。不久赵明诚去世,他们苦心搜集的金石书画也在流亡途中丧失殆尽。李清照只身漂泊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凉孤苦的生活中度过了晚年。由于一连串变故,她的性格也由开朗变得忧郁,在词作《永遇乐》、《武陵春》、《声声慢》等词中得到体现。死时年岁不可考,大约七十多岁。(课件7:背景2)
小结:如果说《武陵春》、《声声慢》表现的是一种绵绵无尽的,深深的,浓浓的愁的话,那么《醉花阴》表现的是什么愁?《一剪梅》云:“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课件8: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4)下面,请大家读出这种感伤而不绝望的味道来。
五、
一杯浊酒,几多滋味。事实上,李清照的作品无论是写少女情怀,思妇幽怨,流离凄苦,亡国悲愤,无不充溢着真挚的情感。当我们蓦然回望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把酒黄昏”的乱世美神。下来之后,多去读一读她的作品吧,你定会沉醉不知归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