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游记》导读教学设计
(2019-03-09 20:00:36)《格列佛游记》导读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分析
《格列佛游记》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名著导读”部分推荐的一部外国长篇小说,历来学生们都不太喜欢外国小说,因为学生不太了解时代背景再加上文化差异、人名和地名很长,如果不是剧情类的小说,很难吸引我们继续读下去。《格列佛游记》相对来说,比较有趣,能吸引一部分学生。课堂导学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小说主要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形象,教给学生阅读长篇小说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学目标:
1、浏览全书,把握主要内容
2、精读片段,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3、学习这部小说辛辣、尖刻的讽刺艺术
教学重难点:把握小说主要内容,扼要分析人物形象,了解小说的讽刺艺术
教学准备:课外阅读名著《格列佛游记》,上网查找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我的叔叔于勒》以“我”的一双清纯的眼睛,真实地展示了19世纪法国社会的世态人情,今天我们透过格列佛的双眼可以看到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踏上格列佛的旅程吧。
多媒体播放《格列佛游记》视频片段,导入新课
二、介绍作品作者相关资料
《格列佛游记》成书于1726年左右,是英国18世纪杰出的讽刺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1687—1745)的代表作。
三、浏览全书,复述故事内容(指名学生复述,其他学生补充)
故事发生在1699年,故事的主人公格列佛医生跟随布里查德的船出海。他的未婚妻伊丽莎白因为无法阻止他的行为也只好一同登上了货船。
四、精读片段,自主探究(要求语言流畅,情节完整,细节生动)
1、格列佛的身份是怎样的,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2、格列佛游历了哪几个国家?这几个国家有什么特点?
3、格列佛游历的国家中,哪一个你印象最深,为什么?
4、你认为小说在情节方面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五、赏析作品艺术风采
小说的最终目的是反映生活,下面我们结合历史背景和课文内容,分析作品的讽刺艺术是怎么表现出来的
1、小说的表现手法和主题——反讽、影射、象征、寓言
2、历史背景——18世纪的英国,农民争夺土地,反对圈地运动;两个政党辉格党和托利党为各自利益而争斗;英国和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3、作者在作品中讽刺、映射英国社会矛盾。如,保护每个人的法律,为什么将人家毁掉;一经他们的手,任何的财产不是得到保护,而是丢失,他们到底是怎样的人呢?小人国用跳绳比赛来选拔官员;在飞岛国与鬼魂对话。
六、学生评读与感悟
请同学们从《格列佛游记》中,选取你喜欢的情节,做读书笔记并完成读书卡。
读书卡
页码:
精彩情节:
妙语摘录:
我的领悟:
阅读收获
七、整体评价
谈谈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透过格列佛的双眼看到了什么?从中获取的收获有哪些?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
八、布置作业
选择感兴趣的段落再读《格列佛游记》,修改完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