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水稻理论”?(自我系列之十七)

如果把鸡、草、牛三张图片放在一起,让美国小朋友和中国小朋友作判断,哪两张图片放在一起最合适?美国小朋友多半会把鸡和牛放在一起,因为它们都是动物,有单一的共同属性;而中国小朋友多半会把牛与草放在一起,因为牛吃草,两者有一定的关系。
人们认为,美国人具有分析性思维,而中国人具有整体性思维。除了思维上的差别,美国人的自我是独立型的,看问题做事情更多依赖自己的观点;中国人的自我是互倚型的,看问题做事情更多依赖别人的观点。另外,美国人倾向于用人格特点(内因)来解释一个人的行为,而中国人倾向于用环境因素(外因)来解释一个人的行为。上述中国人与美国人的种种差别,如果用东方人与西方人进行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
托尔赫姆等人(Talhelm et. at., 2014)挑战上述东西方的对比研究,认为这些对比研究是建立在比较畜牧业(西方)与农业(东方)的生态基础上的。他们认为,种植小麦与种植水稻的差别才是东西方人心理差别的主要生态基础。种植小麦与种植水稻有重大差别,前者需要的劳动量小,且不需与人合作也可独立完成;而后者劳动量大,必须与人合作才能完成。例如,灌溉系统是种植水稻必不可少的,不仅灌溉时要与邻居协调用水时间等,而且修建、维护灌溉系统也不是一个家庭能够完成的。这样,种植小麦的农业和种植水稻的农业造就了两种不同的文化。种植小麦的文化塑造了人的独立性,而种植水稻的文化塑造了人的相互依赖性。这就是托尔赫姆等人提出的“水稻理论”。
中国长江以北主要是种植小麦的区域,长江以南主要是种植水稻的区域。经过多种测量,他们发现中国南方人与北方人在心理上有重大差别。
南方人具有更多的整体性思维,更多的互倚型自我,和更低的离婚率;而北方人类似于西方人,他们有更多的分析性思维,个人主义自我和更高的离婚率。
托尔赫姆等人强调,水稻理论是应用于水稻种植区的,而不仅仅是应用于种植水稻的人。实际上参与他们测量研究的大学生没有一个人是以种植水稻或小麦为生的。这样,一个人自己不必耕种水稻却可以继承水稻文化,换句话说,现代人的行为可以用古老的生存方式给予解释,这是水稻理论的优越之处。
2018年1月5日发生了一个震惊全国的事件:据媒体报道,安徽合肥一位女教师用身体挡住动车车门,不让动车按时发出,原因是她的老公尚未赶到。朱先生与大家一样认为,她的这种行为是缺乏公共道德和违法的。此外,朱先生还猜想,这是不是与在漫长的水稻文化影响下的农村生活中,人们总让牛车停下来等自己的习惯在潜意识中还保留下来有关呢?!
T. Talhelm et al., (2014). Largescale psychological differences within China explained by rice versus wheat agriculture. Science, 344, 603-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