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019-03-21 12:38:34)
分类: 教学设计

课题

认识负数意义

课时数

1

__2_课时

总课时数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温度计挂图等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修改意见

一、谈话导入:

 

 

 

 

 

 

 

二、学习例1

 

 

 

 

 

 

 

 

 

 

 

 

 

 

 

 

 

 

 

 

 

 

 

 

 

 

 

 

 

 

 

 

 

 

 

 

 

 

 

 

 

 

三、学习例2

 

 

 

 

 

 

 

 

 

 

 

 

 

 

 

 

 

 

 

三、认识正负      数的意义:

 

 

 

 

 

 

 

 

 

 

 

 

 

 

四、全课小结:(略)

 

通过复习,你知道这节课要学什么么?(板书:负数)

 

说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自然数、小数、分数)

 

分别举例。指出:最常见的是自然数,小数有个特殊的标记“小数点”,分数有个特殊标记是“分数线”,你知道负数有什么特殊标记么?(负号,类似于减法)

 

1、你知道今天的最高温度么?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到这个温度么?

 

介绍温度计:(1)、,我们中国人用摄氏度为单位,即;是华士度,是欧美国家用的。(2)以0为界,0上面的温度表示零上,0下面的温度表示零下。(3)刻度。要注意一大格、一小格分别表示多少度?

 

在温度计上找到表示35的刻度。

 

你知道什么时候是0吗?(水和冰的混合物)

 

你知道太仓一年中的最低温度么?(零下5度左右)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到它吗?

 

分别写出这三个温度:0,为了强调这个温度在零上,35还可以写成+35,而这个零下5度,应该写成—5

读一读:正35,负5

 

分别说说在这3个不同的温度你的感受。

 

2、完成试一试:

 

写出下面温度计上显示的气温各是多少摄氏度,并读一读。

 

对零下几度,可能学生会不能正确地看,注意指导。

 

3、完成第3页第2题的看图写一写,再读一读。

 

简单介绍有关赤道、北极、南极的知识。

 

4、完成第6页第4题:

 

先指名说说这三条鱼分别所处的地方,再选择合适的温度。也可选择几个让学生说说选择的理由。

 

5、读第7页第5题。,让学生说说体会。

 

6、完成第6题,分别在温度计上表示4个季节的温度。加强指导与检查。

 

1、出示例2图片,介绍“海平面”“海拔”的基本知识。

 

让学生指一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从哪里到哪里。补充:最新的测量,这个数据有所变化,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一查。

 

再指一指吐鲁番盆地的海拔。

 

指出:这两个地方,一个是高于海平面的,可以用“+8848米”来表示,另一个是低于海平面的,可以用“-155米”表示。

 

用你自己的理解来说说这样记录有什么好处?

 

2、完成第6页第1题: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下面的海拔高度。

 

读一读第2题的海拔高度,它们是高于海平面还是低于海平面。

 

1、像温度在零上和零下或是海拔是高于和低于海平面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黑板上这些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怎样的数是正数?怎样的数是负数?

 

0呢?为什么?

 

2、完成第3页第1题,先读一读,再把这些数填入相应的圈内。

 

3、完成第6页第3题:分别写出5个正数和5个负数。

 

 

 

 

 

 

 

 

 

 

 

 

 

 

 

 

    我们备课组针对《认识负数》这一课进行了集体备课,通过相互讨论,对本节课重点内容有了更深的认识。如组织课堂活动时让学生根据要求(交流要求:1)怎样看温度计?2)你是怎样读出三个城市的温度的?呢个城市温度最高,哪个城市温度最低?)合作讨论,使得学生的讨论更有实效。 课堂上通过一些列活动探索正、负数的分界,沟通正数、0、负数三者之间的联系,使知识结构趋向于完整性。 作业中学生对于“0”的划分还是有点模糊,补充习题中第一题,10个左右的学生把“0”归于整数集,他们认为没有正号的都是正数。这部分学生对于所学内容没有真正的掌握,有待于下一节课进一步的讲解与练习。这节课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是热烈的,但在作业中,发现似是而非的错误较多。特别是在温度计上找零下几度,不是正好的刻度时,容易找错区间,需要加强指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