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数量关系
(2019-03-14 12:10:22)分类: 教学设计 |
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种数量关系,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发展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及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数学术语概括、表达数量关系,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以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共享
(一)走进生活,认识单价、数量
1、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实际问题,今天的研究我们就从购物开始。(出示例题)你能很快地把题目中的条件都整理下来吗?
2、请学生拿出学习单,找到“我整理”,开始吧!师巡视,指名一人写板书。
3、学习单价写法、读法
师:一起看这里,每支12元可以写成这样的形式。师板书:12元/支,读作:12元/支。一起按顺序读。
追问:那12元/支表示什么意思呢?
师:每本3元,你能改写成这样的形式吗?改一改,谁愿意上来改。然后再请大家读一读。
4、师:现在经过这样的整理,你能很快地求出什么问题呢?
生:求出铅笔一共的价钱?算式是……
师:还能求出什么问题呢?算式是?
5、师:一起看这儿,钢笔12元/支,练习本3元/本,都可以称为商品的单价(板书:单价);买4支和5本就是购买的数量,买每种商品一共用去的钱就是总价。(相机在黑板上贴单价、数量、总价)
追问:想一想我们是怎么求是总价的?也可以写成:总价=单价×数量。看钢笔的总价=钢笔的单价×钢笔的数量。那练习本呢?
6、师:看,关于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你还想到了什么?
(二)走进生活,找到单价、数量,并会求总价
1、师:下面让我们去超市逛逛。(课件)
说说你最感兴趣的单价
师:说到牛奶,老师如果想买2箱,总价是多少?如果想买3箱,总价是多少?如果想买的是6箱呢?(相机板书算式)
2、师:你有什么发现呢?
生:单价不变,数量越多,总价也越多。
3、师:现在如果老师分别想买2瓶、2包、2箱,想想买哪种商品的总价最多呢?你是怎么想的?
4、师:看来啊,购物中的知识还真不少。其实生活中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
(三)认识速度、时间和路程,并研究其数量关系式
1、师:蒋老师原来的同事袁老师调去苏州了,袁老师的女儿坐高铁去北京读大学,和谐号列车每小时行驶240千米,从苏州到北京大约5小时;她在大学里,骑自行车去教室上课,自行车每分钟行驶200米,从宿舍到教室大约10分钟。这里的每小时行驶240千米,每分钟行驶200米都可以称为——速度;5小时、10分钟都可以称为——时间,一共行驶的距离就是——路程。(相机板书算式)
2、师:每小时行驶240千米可以写成240千米/时,每分钟行驶200米可以改写成什么呢?
3、师:速度在生活中也很常见,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举例。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生活有关速度的知识,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师:请你说一说蜗牛、声音、汽车的时速及高速的限速分别是多少?每秒340米/秒,用刚才的形式表示是?
总结:原来啊,每时、每分、每秒行驶的路程就是速度。
4、研究数量关系式
师:那速度、时间和路程这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1)(课件出示)谁来读读研究提示
师:拿出我们的学习单,找到“我研究”。开始!
同桌一组来汇报一下。
(2)师:感谢你们的研究。以前苏州没有高铁的时候,袁老师去北京乘的是普通火车,去北京花了20小时,你知道普通火车的速度是多少吗?你是怎么求的呢?
(3)师:观察表格,你又有什么发现呢?
生:普通火车的速度慢,用时间多……
师:随着科技的发展,交通工具的速度越来越快,同样的路程,用的时间却变少了。
总结:速度、时间都在变化,而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之间有没有改变?
二、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研究了“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这2个基本的数量关系,以及由它们分别变化而来的两个除法关系。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课题)
三、练习巩固。
1、师:我们来看看下面的问题中隐藏了怎样的数量关系。
练习题1
(1)课桌椅的单价是300元/套,学校买了40套这样的课桌椅,一共要付多少元?
(2)学校买篮球一共付了800元,买了20个,每个篮球多少元/个?
(3)《童话故事》的单价是18元/本,36元可以买多少本?
想一想:每个问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应用哪一个数量关系?
2、师:同学们真棒!应用数量关系,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再来看一组。
练习题 2
(1)一架飞机的速度是285米/秒,这架飞机飞行12秒,
(2)小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910米 ,他用13分钟从家走到学校,
(3)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米/秒,传播1700米的距离,
先想一想,再和同桌交流。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与想法吗?是的,只要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生活中不仅处处有数学,而且处处用数学。
五、课堂作业
P 30
教学反思:
常见的数量关系这节课内容是新增内容。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只会解决此类问题,老师也会时不时说出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但由于书本不提,故学生掌握不是很好。现在教材上明确提出常见的数量关系,其实教学常见的数量关系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学生记住“总价、单价、数量”这一组数量关系,了解复合单位的表示方法,更在于引导学生经历从一类数量关系中抽象、概括出其本质的属性的过程,并用数量关系式表示出来。因此,教学时我为学生提供相对丰富的生活实例,并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引导学生比较同一类数量关系的相同点上,让学生通过说一说、比一比切实经历抽象与概括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对于常见的数量关系式,学生不仅要理解概括,而且要牢记。记住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便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正确率。
通过教学,我发现学生有以下不足:
学生对复合单位读、写不够熟练。在解决问题时,单位往往会写错。如:“米/秒”写成“米”,“元/千克”写成“千克”,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写法。不过这也难怪,学生以前一直都是这么写的,刚刚接触复合单位,所以不太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