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观察的有效师幼互动实践研究》申报书
(2019-03-09 16:01:55)分类: 课题申报书 |
溧阳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申报·评审书
(2018年度)
课
学
课 题
主持人所在单位
申
拟 结 题 时 间
溧阳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情况
主持人姓名 |
李旭曦 |
性别 |
女 |
民族 |
汉 |
出生 年月 |
1989年 11月 |
||||
行政职务 |
教科室副主任 |
专业技术职称 |
幼儿园二级 |
研究 专长 |
学前教育 |
||||||
最后学历 |
本科
|
最后学位 |
无 |
||||||||
工作单位 |
溧阳市实验幼儿园 |
联系电话 |
13861201151 |
||||||||
通讯地址 |
溧阳市天目路36号实验幼儿园阳光园区(清沐铂金酒店旁) |
邮政编码 |
213300 |
||||||||
电子信箱 |
449288234@qq.com |
||||||||||
课题组核心成员基本情况(限填10人,含主持人) |
|||||||||||
姓名 |
专业技术 职称 |
工作单位 |
研究 专长 |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情况 |
|||||||
李旭曦 |
幼儿园二级 |
溧阳市实验幼儿园 |
学前教育 |
主持课题 |
|||||||
程 |
幼儿园二级 |
溧阳市实验幼儿园 |
学前教育 |
参与研究 |
|||||||
史春香 |
幼儿园二级 |
溧阳市实验幼儿园 |
学前教育 |
参与研究 |
|||||||
蒋雅君 |
幼儿园二级 |
溧阳市实验幼儿园 |
学前教育 |
参与研究 |
|||||||
黄 |
幼儿园二级 |
溧阳市实验幼儿园 |
学前教育 |
参与研究 |
|||||||
嵇 |
无 |
溧阳市实验幼儿园 |
学前教育 |
参与研究 |
|||||||
谈 |
无 |
溧阳市实验幼儿园 |
学前教育 |
参与研究 |
|||||||
沈佩凤 |
无 |
溧阳市实验幼儿园 |
学前教育 |
参与研究 |
|||||||
芮 |
无 |
溧阳市实验幼儿园 |
学前教育 |
参与研究 |
|||||||
蒋 |
无 |
溧阳市实验幼儿园 |
学前教育 |
参与研究 |
课题主持人曾担任过哪些教育科研项目研究,完成情况如何? |
|||||
课题级别 |
课题名称 |
批准时间 |
在课题中的分工 |
完成情况 |
|
常州市 |
幼儿图画书阅读活动多元化的实践研究 |
2013.2 |
参与研究 |
已结题 |
|
江苏省 |
支持儿童主动发展的教师行为研究 |
2017.4 |
参与研究 |
研究中 |
|
发表或出版的主要论文或著作 |
论文或著作名称 |
出版部门或发表报刊 |
日期 |
||
《邂逅表演,乐在其中》 |
江苏省学前教育学会论文三等奖 |
2017年12月 |
|||
《观察让自然角更亲近》 |
常州市教育学会论文一等奖 |
2017年9月 |
|||
《我们心中的教科研》 |
溧阳市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 |
2015年1月 |
|||
《不断前行》 |
溧阳市论文评比一等奖 |
2015年12月 |
|||
《摸着石头过河》 |
溧阳市论文评比一等奖 |
2014年12月 |
|||
《成长从模课开始》 |
溧阳市论文评比一等奖 |
2013年12月 |
|||
《在模仿中成长》 |
《常州教育》总第13期 |
2014年12月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课题设计论证
1.选题: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2.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3.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4.本课题研究基础: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请分4部分逐项填写,限2500字内,可附页)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现状述评 《纲要》中指出:教育本身就表现为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没有互动的教育是难以想象的,更谈不上是有效的。我国学者已经意识到了教师与幼儿的行为往来对幼儿的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如罗鸣在《教师与幼儿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意义》中,从幼儿教育本身所具有的情感特点出发,论述了和谐的师幼关系将对幼儿社会性观念的形成、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个性的彰显以及智力的初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纵观如今幼儿园的师幼互动,教师缺乏观察意识,对幼儿行为不能做出明确的分析、判断,导致幼儿主体地位被替代、互动模式单一、幼儿兴趣被限制、缺乏情感支持等问题仍然存在,于是我们提出此课题,以观察为切入点,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此来提升师幼互动的有效性。
2. (1)理论意义:目前有关师幼互动的研究,在国内外均有比较多的涉及,但不论是理论思辨还是实践研究,大部分倾向于集体教学活动中的研究,而在具体情境中涉及师幼互动的针对性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将观察作为切入点,期望通过深入的观察和客观的分析真实地呈现出当前师幼互动现状,进一步丰富有关于师幼互动研宄的内容。 (2)实践意义:本研究对师幼互动进行观察与分析,探索师幼互动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更有针对性、实效性的解决策略,减少教师理念与行为脱节、忽视幼儿主体性地位等影响师幼关系、教学质量的不利因素。 (3)研究价值:对幼儿而言,良好的师幼互动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彰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师幼互动意味着教学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相互理解、经验构建,是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通过本课题研究,旨在实现教师与幼儿的共同发展。 3.概念的界定 观察:是认识自然和从社会中获取直接经验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本课题中的“观察”是指:教师有目的的运用感官和辅助工具,对幼儿行为进行的直接感知,并根据观察对幼儿游戏行为所进行的科学解读和评价。 师幼互动:是指发生在教师和幼儿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及其动态过程。 本课题中的“有效师幼互动”是指:教师与幼儿都作为互动的主体、建立伙伴似的互动关系,是一种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自然产生的互动,是能体验到人与人之间关心、合作、对话、沟通、理解、支持的互动。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1.研究目标 (1)通过对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解读,转变教师观念,优化教师行为。 (2)在教师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提炼有效师幼互动的方式,提升师幼互动质量,同时为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对自身行为进行评价、剖析、反思和完善提供方向性指导。 (3)在基于观察的师幼互动中为幼儿的学习、生活、游戏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支持和帮助,使幼儿在有效的师幼互动中获得发展。 2.研究内容 (1)以观察为途径,针对幼儿游戏活动、生活活动、学习活动下,有效师幼互动的现状研究。 (2)各年龄段有效师幼互动实施的策略研究。 (3)基于观察的有效师幼互动的案例研究。 3.理论假设 (1)主要观点:儿童天生具有主动发展的倾向,但这种倾向需借助教育才会得到较高程度的发展。有效的师幼互动能有效唤醒、激发儿童主动发展的本能并满足这一本能。《纲要》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 教师所采取的支持性行为是一种适宜并有效的互动方式。而观察能使这一方式更科学、更有针对性。 (2)创新之处:基于观察下的师幼互动,能使教师更加关注每一位幼儿,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和需求,有重点地进行互动指导,并兼顾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与幼儿的互动中帮助幼儿积累和建构属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 三、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1.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观察记录法、案例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 文献研究法:认真学习国内外有关课题及教育思想的研究理论、现状、发展趋势等,对近年来出版的理论书籍和杂志中的相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作比较研究,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调查研究法:通过观察、座谈等方法把握研究动态,收集事实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践依据。 行动研究法:通过对研究活动的观察、记录,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制定措施,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师行为,从实践中进一步总结经验。 观察记录法:研究具体情境中师幼互动行为,获取相关信息,并加以分析、比较和判断,选出有代表性的行为。 案例分析法:在活动现场搜集师幼互动的相关案例,真实再现当时师幼互动的情景,通过展示、分析案例,进而展开深入的反思,试图把握师幼互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作为本研究的事实性依据。 经验总结法: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师幼互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策略,推广有效经验,及时做好阶段性研究成果的资料积累工作。 2.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8年12月~2019年2月) 成立课题组,组建研究队伍;分工明确,通过查阅资料,确立课题研究内容及目标;撰写课题申请报告,对课题进行调研,分析论证,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课题组成员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以年级组为单位,以“生活、游戏、学习”为维度,分重点开展“基于观察的有效师幼互动”研究活动;课题中期汇报活动;课题组成员及时积累课题资料。 (3)总结阶段(2020年11月~2020年12月) 形成论文集、案例集、活动方案集等,进行园内评估;完成课题结题工作,为课题成果鉴定做好准备;邀请专家、教育行政部门进行鉴定、结题。 四、课题研究基础 (1)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皮亚杰在提出了“理解即发明的论断”,意指对任何现象或事物的理解都要通过活动对其进行重新建构和发明。正因为知识具有建构性,所以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回应不是灌输的变相应用,而是通过应与答鼓励幼儿积极探索,主动建构,发展求异思维,最终达到促进其认识发展的目的。 (2)维果斯基在《教育论著》中就曾强调:“儿童教育的特点是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按照他们自己的大纲进行学习的,教师要做到按幼儿的大纲来组织活动,这就需要我们仔细的观察与悉心研究幼儿。”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及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行为特点、兴趣倾向和学习风格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符合幼儿发展特点与学习需要的教育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根据幼儿的表现及时调整,从而保证师幼互动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3)主要参考文献 《聚焦式观察:儿童观察、评价与课程设计》(美.盖伊·格朗兰德)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国家教育部) 《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里看到了什么》(刘晶波) 《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蔡春美,洪福财,邱琼慧) 《论师幼互动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易红)
|
三、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主持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等。 1.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 (1)我是一线幼儿园教师,平时工作中认真、踏实,热爱教育科研,具有扎实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基础,参与了省级、常州市级课题《支持儿童主动发展的教师行为研究》、《幼儿图画书阅读活动多元化的实践研究》等的研究,教育科研能力较强,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保障。
(3)课题研究的时间保证:双周周二为固定的课题研究时间。 2.资料设备和科研手段 (1)我园有一批教科研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教科研工作由园长室统一管理,能定期对课题的开展情况进行调研、指导、评议等。 (2)我园是一所公办园,在当地享有盛誉。园领导非常重视教育科研工作,硬件设备在溧阳市也是一流的。这些都为我们的课题研究创设了良好的氛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四、研究计划
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主要研究阶段 |
完成时间 |
课题组成员分工 |
阶段成果形式、数量 |
准备阶段 |
2018.12— |
李旭曦 课题组全体成员 |
课题方案1份 |
实施阶段 |
2019.3—2020.10 |
课题组全体成员 |
活动设计20篇;市级公开观摩活动3次;案例20份 中期研究报告1篇 |
总结阶段 |
2020.11—2020.12 |
课题组全体成员 李旭曦 |
省级以上论文3篇;市级以上论文5篇; 研究报告1篇 |
2.最终研究目标和最终完成时间
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和数量 |
预期达到的目标 |
承担者 |
活动设计20篇 |
(1)通过对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解读,探索与“有效师幼互动”相适应的教师行为。 (2)探索促进教师观念向行为转变的有效策略和方法,提升师幼互动的质量,从而实现教师、幼儿的共同 发展。 (3)提炼有效师幼互动的策略,开拓师幼互动的多元化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 展。 |
课题组成员 |
市级公开观摩活动3次; |
课题组成员 |
|
案例20份; |
课题组成员 |
|
省级以上论文5篇; 市级以上论文10篇; |
课题组成员 |
|
研究报告1篇 |
李旭曦 |
|
本课题完成的时间: |
五、评审意见
1.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
|
2.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