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史记》仲尼弟子(孔子的弟子们)
标签:
历史史记仲尼弟子 |
分类: 浅谈史记 |
浅谈:
孔子说过跟他学习而精通六艺的有七十七人,在德行方面突出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擅长处理政事的有:冉有、子路,文章博学的:子游、子夏。颛孙师偏激,曾参迟钝,高柴愚笨,仲由粗鲁,颜回常穷,端木赐善于推敲商业行情。
孔子所敬礼的人:周朝的老子;魏国的蘧伯玉;齐国的晏仲平;楚国老莱子;郑国子产;鲁国孟公绰。他也经常称颂臧文仲、柳下惠、铜鞮伯华、介山子然。
颜回被孔子评价是多德的人,能够安守贫困,听讲时十分虚心,但实际上并不笨,被任用的时候能够匡时救世,不被任用时藏道在身。不幸的是他才二十九岁头发就全白了,过早的去世。
闵子骞十分孝顺。
冉伯牛被孔子认为是有德行的人,由于得了病去世。
仲弓被孔子认为德行上有成就,但他的父亲是一个卑微的人。
冉求和子路被孔子认为能够管理好军政事物,但有没有仁德他并不知道。子路曾经轻狂傲慢欺凌过孔子,被孔子用礼乐引导而改变,但孔子认为他的性格武断、傲慢无礼,恐怕不能善终,而子路的学问只是入了正厅并未深入。在卫出公逃走时,子路却认为吃着别人的粮食就不能躲避其灾难,于是他返回卫国找到了蒉聩和孔悝(kui一声),并想要杀掉孔悝,石乞、壶黡攻打子路斩断了他的帽带,子路系好帽带死去。
宰我被孔子认为品行不端,因为宰我认为守孝三年太长,而且在白天睡大觉,被孔子认为是不可雕琢的朽木,后在齐国临菑(zai一声)做大夫同田常作乱被灭族,孔子为他感到羞耻。
子贡口齿伶俐、善于辞令,孔子常常驳斥他。子贡认为孔子具备温和、善良、恭谨、谦让的美德。由于田常作乱想要攻打鲁国,在众多弟子中孔子只答应了让子贡回去救国,果然在子贡游说田常和吴国以及越国、晋国,使得吴国攻打齐国,晋国攻打吴国,而越国趁机灭掉了吴国,鲁国得到了保全。他擅长囤积居奇、贱买贵卖等经商手段,喜欢宣扬别人的长处,同时也不隐瞒别人的过失,曾出任过鲁国和卫国国相,最终死在齐国。
子游授业后出任武城长官,孔子经过的时候听到了弹琴唱歌的声音,因此说:“杀鸡何必用宰牛刀”,当听了子游的反驳后收回了这句话。
子夏和颛孙师对孔子来说都不够完美,师过分、商(子夏)赶不上。孔子逝世后,子夏成了魏文侯的老师。后来子夏因为儿子死了而哭瞎了双眼。子张(颛孙师)向孔子学习求官和通达的道理方法。
曾参被孔子认为很能通达孝道,他写了一本《孝经》,死在鲁国。
孔子说过跟他学习而精通六艺的有七十七人,在德行方面突出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擅长处理政事的有:冉有、子路,文章博学的:子游、子夏。颛孙师偏激,曾参迟钝,高柴愚笨,仲由粗鲁,颜回常穷,端木赐善于推敲商业行情。

孔子所敬礼的人:周朝的老子;魏国的蘧伯玉;齐国的晏仲平;楚国老莱子;郑国子产;鲁国孟公绰。他也经常称颂臧文仲、柳下惠、铜鞮伯华、介山子然。
颜回被孔子评价是多德的人,能够安守贫困,听讲时十分虚心,但实际上并不笨,被任用的时候能够匡时救世,不被任用时藏道在身。不幸的是他才二十九岁头发就全白了,过早的去世。
闵子骞十分孝顺。
冉伯牛被孔子认为是有德行的人,由于得了病去世。
仲弓被孔子认为德行上有成就,但他的父亲是一个卑微的人。
冉求和子路被孔子认为能够管理好军政事物,但有没有仁德他并不知道。子路曾经轻狂傲慢欺凌过孔子,被孔子用礼乐引导而改变,但孔子认为他的性格武断、傲慢无礼,恐怕不能善终,而子路的学问只是入了正厅并未深入。在卫出公逃走时,子路却认为吃着别人的粮食就不能躲避其灾难,于是他返回卫国找到了蒉聩和孔悝(kui一声),并想要杀掉孔悝,石乞、壶黡攻打子路斩断了他的帽带,子路系好帽带死去。
宰我被孔子认为品行不端,因为宰我认为守孝三年太长,而且在白天睡大觉,被孔子认为是不可雕琢的朽木,后在齐国临菑(zai一声)做大夫同田常作乱被灭族,孔子为他感到羞耻。
子贡口齿伶俐、善于辞令,孔子常常驳斥他。子贡认为孔子具备温和、善良、恭谨、谦让的美德。由于田常作乱想要攻打鲁国,在众多弟子中孔子只答应了让子贡回去救国,果然在子贡游说田常和吴国以及越国、晋国,使得吴国攻打齐国,晋国攻打吴国,而越国趁机灭掉了吴国,鲁国得到了保全。他擅长囤积居奇、贱买贵卖等经商手段,喜欢宣扬别人的长处,同时也不隐瞒别人的过失,曾出任过鲁国和卫国国相,最终死在齐国。
子游授业后出任武城长官,孔子经过的时候听到了弹琴唱歌的声音,因此说:“杀鸡何必用宰牛刀”,当听了子游的反驳后收回了这句话。
子夏和颛孙师对孔子来说都不够完美,师过分、商(子夏)赶不上。孔子逝世后,子夏成了魏文侯的老师。后来子夏因为儿子死了而哭瞎了双眼。子张(颛孙师)向孔子学习求官和通达的道理方法。
曾参被孔子认为很能通达孝道,他写了一本《孝经》,死在鲁国。
前一篇:《浅谈史记》司马穰苴(姓田)
后一篇:《浅谈史记》孙子、孙膑、吴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