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锻炼:党员干部成长的“必修课”
(2025-10-29 15:00:18)“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基层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党员干部砥砺初心、增长才干的“主战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当下,让党员干部沉到基层锻炼,不仅是培养干部的重要路径,更是破解基层难题、密切党群关系的关键之举。
基层锻炼是“初心课堂”,能让干部读懂“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坐在办公室里看报表,不如走进田间地头听民声。在乡村,干部要学会用“百姓话”解读政策,帮农户算清“增收账”;在社区,要耐心调解邻里矛盾,解决“停车难”“养老愁”等琐碎事。这些看似平凡的工作,恰恰是检验初心的试金石。曾有年轻干部在驻村日记里写道:“当看到低保户王大爷领到危房改造补贴时红了的眼眶,我才真正明白‘为人民服务’不是口号,而是要办一件件让群众暖心的实事。”只有把双脚扎进基层泥土,才能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基层锻炼是“能力熔炉”,能让干部练就“解难题的真本领”。基层情况复杂,没有“标准答案”,却有“实践考题”。面对产业发展的瓶颈,干部要学会调研市场、对接资源,从“门外汉”变成“田秀才”;应对突发事件,要快速反应、统筹协调,在“实战”中提升应急处突能力。正如一位挂职干部所说:“在基层的两年,我学会了用‘绣花功夫’做工作,也懂得了‘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的道理。”这种在实践中摸爬滚打出来的能力,远比书本知识更鲜活、更管用。
然而,基层锻炼不能流于形式。少数干部把基层当“跳板”,挂着“锻炼”的名,却干着“镀金”的事,要么“只听汇报不接地气”,要么“蜻蜓点水走过场”。这样的“锻炼”,不仅无法成长,还会伤害群众感情。真正的基层锻炼,需要干部放下“架子”、沉下“身子”,把基层当“家”,把群众当“亲人”,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中积累经验,在倾听一声声群众期盼中坚定信念。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征程需要好干部。党员干部要主动把基层锻炼当成“必修课”,在基层的“大熔炉”里淬炼初心、增长本领,把基层经历变成宝贵财富,把为民服务的答卷写在群众心坎上,才能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交出合格答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