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宝宝有自己的意识了,不该做的事不让他做就爱发脾气,该怎么引导?
(2019-05-24 15:48:07)
标签:
教育母婴亲子育儿早教 |
在儿童发育的阶段,一岁多的孩子刚开始有独立的自我意识,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这之前,孩子的意识里边儿,自己和妈妈是共生的。
虽然宝宝拥有了独立的自我意识,但是他的能力是有限的,有很多事情并不能通过自己的能力来实现。所以一岁多的孩子最容易的就是发脾气。
此外,一岁半的孩子最喜欢和大人对着干,因为这是孩子独立意识的一种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大人不让干点事,孩子越要去干。
如何来正确的引导孩子
让危险的物品远离孩子的视线
对于危险性比较大的东西,父母最好让这些物品远离孩子的视线。比如一岁的孩子最喜欢做的就是用手去抠洞,很多小宝宝在家里边会用手去抠插板上的洞,避免孩子危险行为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这些洞堵起来。
三岁前孩子的认知行为就是不断的去行动。大人不要试图去给孩子讲道理,这个阶段的孩子其实是很难明白这些道理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她这件事情做不成。
第二种就是体验式的行为感知。
孩子太小,比如他要去碰热水瓶,当家长告诉孩子,这个汤对于孩子来说,他的意识中是没有烫这个词的,他听到了趟在他意识中套具体是什么样的感受,他是没有概念的。所以对孩子来说,讲道理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最直观的做法就是让孩子知道什么是烫。比如一杯水很烫,我们要告诉孩子不能去碰它,正确的做法是把这杯水拿到孩子的面前,让孩子的手去慢慢地触摸到瓶子本身的温度。并且告诉孩子这个水很烫,不敢动。
当孩子的手感受到瓶子本身的温度的时候。如果很烫,他会自觉的收回手,这个时候在他的意识里边儿烫是不能去碰的。孩子的意识里才能知道什么是烫,并且把烫这个字儿和自己身体中最直观的感受连接起来。
第三点,没有危险性的行为可以让孩子去做。
一岁多的宝宝最喜欢做的就是去用手去抠洞,或者是去撕纸。这其实是孩子精细运动发展的一个过程,因为孩子的手指会越来越灵活。
在成人的意识里,宝宝的很多行为是不能被理解的。所以很多事情孩子不能去做。但是孩子认知世界失去要用行动来认知的,所以如果孩子的行为没有任何危险性。父母最好可以去给孩子创造环境与条件,来满足孩子这些发展中的需求。
比如一岁多的孩子特别喜欢去撕纸。不要觉得撕纸是一件特别浪费的事儿,可以找一些废报纸或者不用的纸,放在孩子面前,让孩子去撕。如果孩子能把纸撕的越碎,只能证明孩子的大脑发育越好。
一岁多的孩子,这个时候父母的大原则就是尽量去顺着孩子。只要在没有危险性的前提下,不要过于注重规则感,尽量的满足孩子的要求。这是孩子生长发育的特定阶段,不要担心孩子会被惯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