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教版六年级《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19-04-02 07:58:17)
标签:

人教版六年级《月光曲

分类: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开远市小龙潭新龙小学  卢金

 

一、学习目标

1. 正确认读并理解“清幽、恬静、微波粼粼、波涛汹涌”等词语的意思。

2. 朗读品悟关键词句想象画面,体会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表达乐曲的意境美,感受贝多芬高尚的情怀。

3.通过对比体会写实与联想相结合的表达效果,初步学习作者在写实中展开联想和想象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等方法体会写实与联想相结合的表达效果,初步学习作者在写实中展开联想和想象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难点

朗读品悟联想的句子,体会乐曲旋律的变化,感受贝多芬琴艺的高超。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起兴趣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26课,请齐读课题。

2.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贝多芬认识了一对善良纯朴、热爱音乐、懂音乐的兄妹,并为他们即兴创作了《月光曲》,那是一首怎样的曲子呢?请欣赏。课件播放《月光曲》。

3.指名说。(美妙)这么美妙的曲子是在怎样的情境下创作出来的?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打开课本140页,快速默读710自然段,找出相关的句子。

(二)品读词句,感悟情境

1. 谁找到了?指名说。生读句子:“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课件出示)

点拨:这是一种怎样的情境呢?指名说。(清幽)清幽是什么意思?(清秀、幽静)谁还有不同的感受吗?指名说。(优美)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披上银沙)是呀,多美的情境啊!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种美读出来。

(三)展开想象,感受魅力

1.正是在这样的情境里,贝多芬遇到了兄妹俩这样的知音,即兴创作了《月光曲》,兄妹俩听着它的旋律联想到了什么呢,哪段告诉了我们?(第9自然段)请大家默读第九自然段,用“——”画出描写兄妹联想的句子。

2.大家都画好了吗?谁来给大家读一读,指名读。

3. 课件出示:

1)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2)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在兄妹俩的联想中出现了几个画面?指名说。(3个)

第一个画面——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

第二个画面——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第三个画面——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在月光照耀下大海波涛汹涌的。课件逐一出示3个画面,让学生直观感受,加深印象。

每个画面背后的旋律是怎样的?请大家自由朗读每个画面内容,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去猜想。

把你的想法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交流。(四人小组讨论,师巡堂参与、点拨。)

全班交流。第一个画面背后的旋律是怎样的?谁来说。(先读后说)

预设1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银光。我想这时候的旋律应该是平静的。(出示句子)

师:有不同的答案吗?请你。(板书:舒缓)句中哪些词给你这样的感受?(微波粼粼)它是什么意思呢?请你说。(细小的波浪在月光的照耀下闪着细碎的光亮。)还有吗?(洒满银光) 是呀,多美的画面啊!只有舒缓的旋律才能让人产生这样的联想。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美表现出来吗?指名读。赛读。全班读。

过渡:接着旋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指名说。

预设2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我想这时候音乐的旋律应该是逐渐增强。(板书:渐强

师:(课件出示这句话)哪个词让我们感到节奏在逐渐增强?(越升越高)是呀,请你带上动作,把旋律逐渐增强的感觉读出来好吗?试一下。全班学着他来一遍。

过渡:最后呢?请你说。

预设3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我想这时候的旋律应该是激越高昂的。(板书:激昂

师:(课件出示句子)从哪些词知道?(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还有吗?看妹妹的联想。(波涛汹涌)“波涛汹涌”是什么意思?(波浪很大,不停翻腾奔涌)表现出了整个乐曲已经到了高潮的部分。谁来读一读这个画面,读出激昂的感受?指名读。赛读。全班读。

3语言文字的运用,变消极语言为积极语言

变化的旋律引发了兄妹俩丰富的联想!请根据老师的提示,把整首曲子旋律的变化跟同桌说一说。

指名说。课件出示:贝多芬借着清幽的月光按下了琴键。一开始琴声非常舒缓,皮鞋匠仿佛看到了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银光。接着曲子的节奏逐渐增强,皮鞋匠仿佛看到了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最后旋律变得激昂起来,此时皮鞋匠仿佛看到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妹妹也睁大了眼睛,仿佛看到了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是啊,让我们再伴随着琴声,感受它变化的旋律。(教师引读)让我们再齐读,体会它优美的意境。

4)优美的意境,变化的旋律,时而舒缓,时而增强,时而激昂,把兄妹俩都怎样了?(陶醉了)请读: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哪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这是对妹妹的什么描写?(神态)。哪些词语写出了她的神态?(恬静)“恬静”是什么意思?(舒适、安逸)

5.俗话说琴传心声,贝多芬的《月光曲》表达的是她对兄妹俩的什么?(同情)其实不仅仅是对兄妹俩,也是对像兄妹俩那样贫苦的广大劳动人民的同情,正如贝多芬说的(课件出示):“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而且说如果做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也是非常幸福的。”这正是他高尚情怀的体现。(板书:高尚情怀

6.小结:同学们,课文到这就学完了,整首曲子实现了意境、旋律、情感的完美结合,因此它成为了一首世界名曲。

(四)领悟写法,迁移运用

1. 第九自然段除了写联想的内容外,还写了什么?指名说。(实在的事物)

2. 假如把联想的内容去掉,只剩下实在事物的描写,和原文比较一下,(课件出示)你发现效果怎么样?(干瘪瘪的,一点都不美)因此平时我们写作,要学会在写实中加入联想的内容,那样表达的效果会更好。让我们把这一段再有滋有味地读一读,感受联想给我们带来的美。(配乐生一起朗读)

读着读着,你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师:美吗?这就是联想的魅力,这就是联想给我们带来的美的享受!

3. 老师这有一段音乐,它来自班得瑞的《森林狂想曲》。孩子们,让我们随着音乐的旋律走进那片森林去展开你的联想吧。(播放音乐)生边听教师边启发引导: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你联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4.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动笔把你的联想写下来吧。

5.交流分享,下课。

(五)板书设计               

26、月光曲

 

高尚情怀

 

人教版六年级《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月亮升起   越升越高   波涛汹涌

舒缓       渐强       激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