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杨:水墨极致大道至简

标签:
365文化 |
当代流行起“简奢”的美学概念。何为简奢?即:简而不凡,奢而不华,大道至简,大简至奢。
其实,中国的水墨艺术即可为简奢之极。一切大千世界的五光十色万种风情,皆由水墨黑白便可“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
《道德经》曰:“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极简主义也是这样,以简单到极致为追求,感官上简约整洁,品味上“不蔓不枝”,构思上无华优雅。中国人信仰的极简中国风,就是如此。虽简约,却不简单。在漫长的中国艺术史中,用水墨精神阐释着大道至简的书画家不在少数。
“洗尽铅华骨里馨”,中国艺术讲究言简意赅。如果用中国与西方的古典文学作一比较即可看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不过3万多字,而西方的一部《神曲》就85万字。中国古典文学虽三言两语便可描绘出宏大叙事。曹雪芹的《红楼梦》只用了4千词汇,而莎士比亚戏剧词汇量愈2万多。蒲松龄仅用千余字的作品,便可拍出一部电影《画皮》。中国古典文学的文字可谓简则简矣,且能让读者的欣赏体验又有云壤之别。
有个关于日本茶道艺术的鼻祖、茶圣千利休的故事,千利休在他的庭院里,种满了牵牛花,花期来临的时候,娇艳的花朵满院子竞相绽放,美不胜收。消息传到当时日本战国时代的枭雄、手握大权的执政者丰臣秀吉的耳中,于是他传令给千利休,要他在庭院里准备一场赏花品茶的风雅茶会,他将亲临观赏。千利休得信后却把满院的花摘得一朵不剩,大家看到后都为他的安危揪心。这天当丰臣秀吉兴致勃勃抵达时,却看到的是一片萧瑟之景,院内外不见一片花瓣,顿时勃然大怒,冲进茶室正准备向利休问罪,却猛然发现,在昏暗的壁龛花瓶里,插着一朵洁白的牵牛花,娇艳欲滴。蓦然间千万朵的美,都凝聚在这一支上,千万个生命的陨落,换来这一支的精彩。满庭花朵的内在生命力都在这一朵花上充分的表现,这就是千利休营造出的极简之美。当然,此刻的丰臣秀吉也被深深地震撼了。
中国的水墨更是大道至简之典范。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画中只见一叶小舟,一个渔翁在垂钓,虽没有画一丝水,却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水面无边无际。齐白石画虾,寥寥数笔可让人感受到水的清澈。徐悲鸿画马,浓淡相间的笔墨便能体味到风的速度。
罗杨书法
齐白石有一幅十分得意的《贝叶知了图》,整幅画上只有一蝉一叶,其余皆为若大的留白,画面凝练至简之极,点题写了“鸣蝉抱叶落,及地有余声”的诗句。在简洁的留白上,观者似乎可以看到,一片贝叶告别了树梢上的诗意栖居,正在浪迹天涯般飘落,似乎还可听到画外的声音,吸附树叶之上依然沉醉的蝉虫带着悦耳的叫声,划过纸上空间,不觉叶落,一任叶落,抱叶而落,擦出一道长长的音符。好像这幅画是有声的,这张纸是无边的,这只蝉一路沉坠一路歌,拓宽出上起高树下至大地的纸幅空间。
人们常说,技能臻于极致就是"道",达于"道"者,淡淡的笔墨无不是技艺之巅。晚唐诗论家司空图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比喻,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有句“此时无声胜有声”描绘,这些都是大道至简之美的至高境界。
至于学习书法所追求的大道至简,并不是让我们一开始就要把严谨法度的简单化,而是要先学习复杂的技法,然后再去选择一部分适合自己的笔法,先做加法,然后再去做加减法。是一个“由繁入简”的学习过程,从而达到“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境界。
极致的美,一定是素到极致、简到极致、净到极致,让人内心深处复归于最本真的、宁静的极简,就像八大山人的画,“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
作者:罗杨
文化学者、博士生导师。
中央文史馆特约研究员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
中国文联第八、九届主席团委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中国书法家协会中直分会副会长
北京中和圆融书画院名誉院长
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社名誉社长。
曾任中国文联办公厅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出版有《中国传统文化速读丛书》《警世格言.传统文化名言》《中国历代帝王陵》《守望乡愁》《守望中国节》《守望古村落》《罗杨书法作品集》《罗杨摄影作品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