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郑存才书法作品选||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院系列网络展

(2021-01-07 11:34:47)
标签:

365

中和圆融书画院

文化

郑存才书法作品选||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院系列网络展

郑存才书法艺术简介

郑存才,字清原、文常,斋号澄怀堂。出生于陕西凤翔。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协草书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书法院专业书法家,长安书学院副院长,宝鸡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宝鸡市国学研究会首届名誉会长。


书法作品入展获奖:

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中国文联、中国书协)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中国书协)

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中国书协)

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中国书协)

全国第三届行草书展(中国书协)

全国第三届西部书法篆刻展(中国书协)

全国首届西部书法篆刻展(中国书协)

全国首届行书大展(中国书协)

全国首届手卷书法大展(中国书协)

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入围(中国书协)

全国柳公权杯书法大展获最高奖

全国首届国粹杯书法篆刻大奖赛获优秀奖

全国首届“赵孟頫奖”书画大赛获优秀奖

全国粮食系统第二届、三届、四届书画展一等奖

陕西省书协临作展首届、二届获奖,三届、四届入展

陕西省首届、二届、三届、四届书法篆刻展入展

陕西省书协自作诗文书法作品展

陕西省第九届艺术节书法作品展

陕西.江苏2018书法名家精品交流展

中国楹联学会联墨作品邀请展

中国书画杂志社全国书画名家专题邀请展

“大美陕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

“大美张掖” 首届、第二届全国知名书法家邀请展

“秦风书韵”陕西省首届书法篆刻展

“万寿杯”第二届全国知名书法家作品邀请展

“笔墨丹青忆长安”书法名家邀请展

“诗书和韵咏咸阳”全国百名优秀书法家作品邀请展

“风骨·陕西省书法院奖”首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

宝鸡市书法美术作品大展一等奖

宝鸡市书协成立30周年书法作品大展一等奖

获宝鸡市委市政府第六届《宝鸡文艺大奖》优秀文艺作品一等奖

获宝鸡市委市政府第七届、第八届《宝鸡文艺大奖》优秀文艺创作奖(书法)

曾获宝鸡市“秦岭文艺奖”、“宝鸡书法艺术成就奖”


书法作品发表、收藏和展览:

书法作品多次发表于《书法报》、《书法导报》、《书法》、《文化艺术报》、《书画艺术》等十几种国内书法权威主流刊物;入编多部书法专业典籍并被国内外有关单位、艺术机构、博物馆、档案馆和个人收藏。20159月在宝鸡展览馆举办《澄怀问道---郑存才书法艺术作品展》,出版个人作品集《制高点---国展最高奖书家(郑存才)》同时首发;《书法》杂志(上海)2016年第1期在“中青年书法家创作档案”栏目、《书画艺术》杂志(无锡)在2017年第五期“艺苑撷英”栏目做专题介绍。


郑存才书法作品选||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院系列网络展




郑存才书法作品选||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院系列网络展




郑存才书法作品选||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院系列网络展




郑存才书法作品选||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院系列网络展




郑存才书法作品选||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院系列网络展




郑存才书法作品选||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院系列网络展




郑存才书法作品选||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院系列网络展




郑存才书法作品选||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院系列网络展




郑存才书法作品选||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院系列网络展




郑存才书法作品选||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院系列网络展




郑存才书法作品选||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院系列网络展




郑存才书法作品选||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院系列网络展




郑存才书法作品选||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院系列网络展




郑存才书法作品选||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院系列网络展




郑存才书法作品选||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院系列网络展




郑存才书法作品选||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院系列网络展




郑存才书法作品选||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院系列网络展



===================================

转益多师自雄奇

---郑存才书法略谈

/李 晔

郑氏存才,古雍州(今凤翔)人也。

记得有一年,郑存才的书法作品首次入展国字号展览,名字被写成郑有才,当时我们大家猜想,可能是存字被误识为有字,经过证询果然如此,有才者存才也!或许是天意吧,有才之名带给他诸多运气,从此开始便一发不可收拾,他的书法作品频频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诸多大展。不惑之后踏进了中国书协的大门,实现了自己艺术道路上的一次跨越,名成陕西书坛中青年实力派书家之列,备受各方关注。这一切看上去似乎来的有些晚,我认为这是艺术自觉之后的大悟,属于真正的厚积薄发。

说到古雍州,就不得不提苏轼。北宋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苏轼科考入第后,被外放古雍州任签判。其任上,筑官村,修东湖,文成喜雨亭记等等被传为佳话,雍州也因苏轼而驰名古今文坛。

我与郑存才同在一座城市供职,因书法而相识,也因同好于斯结为好友。过去且相居不远,步行也就是十来分钟的路程,闲暇时经常小聚或品茗论道或小酌挥毫,虽然少了古人登山临水丝竹管弦般的雅趣,倒也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的自得其乐。他于书法用情甚笃,涉猎广泛而能转益多师,楷行隶篆皆可为之,诸体中愚以为行草最佳。

存才习书,早年师法二王,经年累月虽有所获,但事倍功半,未能心手双畅达其情性。后转学苏轼另辟蹊径,假以数年光阴,事半功倍而获益匪浅。他把二王的精致与苏轼的俊逸相融合,感悟出了能表达自己心性的笔墨语言,形成了朴厚、清雅、俊逸、畅达的艺术风格,与当下的时风拉开了距离。毫不夸张的说,是苏轼的书法艺术风格成就了当下书坛的郑存才。这也就是文中提到苏轼的原因。

有人说,书法是有才气的活儿,得聪明人才能干。即古人所云“天资既高、辅以笃学,其独步当世,宜哉”。技进乎道书家也,技进而道不进,书匠也。因此,书体的选择(审美取向)因人而异,因性情而定,因天赋而成。否则南辕北辙徒费许多心力。郑存才的书法之路已证实了这一点。他的书法之所以中年有成,源于其有良好的传统文化修养和书法艺术的经典传承,以及其认真治学的科学态度。这就是不墨守陈规人云亦云,不盲目跟风随波逐流。而是博观约取师古不泥,取法乎上独持己见。尤其是当自己迷茫困惑时,能反躬自省察纳雅言,不摹时风不随流俗,寻找适合自己的艺术源头,收拾“行囊”重新上路,这是最难能可贵的。

纵观郑存才的书法艺术,得益于他有较为扎实的“二王”功底,又参详魏碑技法,尤其是对宝鸡出土的周金(西周金文)秦石(石鼓文)的勤于研习,重新构建了自己的笔墨技法---书法语言。结体雅而不俗拙而不野,正绮多姿错落有致,动静相寓文质彬彬。笔势奕奕不矫揉造作,收放自如而逸气横生。线条则圆润含蓄凝练厚实,疾徐有度张力弥漫,翰不虚动而风规自远。通篇章法处理上懂得大处着眼、小处经营,着计白当黑阴阳相生之理,疏可走马而密不容针,清雄之气充实而有余韵。

儒道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两极,既对立又互补。这也是传统文化审美的内涵取向。“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清·王妤)。“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为书”( 清·刘熙载)。因此,书法艺术水平的高下,无不与书家的人品、学养相关联。所以,苏轼书法艺术的意义,正是中国传统文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这种正能量的艺术表述,恰恰是当代书坛或缺的精神实质。周慧珺先生说:“书法是一趟苦旅,我一生都在艰苦跋涉”。前辈们尚且如此,我们又何尝不是呢?因此,“笔墨当随时代”的意义是文化的高度自觉与艺术的高标风骨,而并非流行风尚。众人皆醉我独醒,这正是郑存才的高明之处。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儒道学说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渗透着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如何能参透其中玄机而自出新意,全靠自省与自悟。对郑存才而言,艺术道路还很长。“愿乘风破万里浪”,祝愿他不断拓宽自己的艺术境界和文化高度,超越自我、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努力到达理想的彼岸。

(本文作者为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宝鸡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宝鸡市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2015.6.20于步云斋



郑存才书法作品选||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院系列网络展




郑存才书法作品选||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院系列网络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