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影评 |

先说一点:
好,出乎意料的好,简直是很好。
影评:
四个时间段,四个大故事。导演是个很厉害的叙事高手,能用倒叙和插叙的方式反复闪回时间点,而却又能每一个都讲得很完整并建立联系。同时又是一个非常擅长构建画面的人,几个战争的场景拍得十分精彩,扣去特效不说(中国目前都没有特效可言),压迫中的绝望和希望营造得很好。在抒情的文戏里,不论是静态还是动态,都非常精致,给我们展现了一份厚重历史下的珍贵美好。
很少能见到一部站在学校或者说年轻人、学生的角度看待红色历史的电影。而本片的所有线索都是清华北大西南联大等几个学校学生的故事。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一直穿插到现代,这几代人,几代中国人的故事。如果要我说哪个故事最好,我无法选择,我只能依照个人爱好来说我喜欢第一个和第二个故事(故事的时间顺序)。那么大概按这个顺序讲讲。
陈楚生饰演的迷茫文艺青年,在时代中迷失的思想者,他代表了一个群体,他们都是超前的思想,却也是迷茫的。不知为何来,活着为何。这个时候电影的色调是朦胧的,就像那个时候的中国院校、社会、思想。但好在,是诗歌和哲学,给了一道清晰的方向——听从你心。这里着重表扬一下陈的演技,真是出乎意料的好,建议以后多尝试演戏。比起现在歌手还是其他行业乱入的好太多了,这个角色诠释得很好。
第二个故事是王力宏,一个富家子弟并心系国家的优秀青年。这个故事应该整个影片最完整也是最打动人的。亲情往往比爱情来得更沉重,这里有与生俱来既定的责任,生才带来,死不带走。末尾一句粤语“妈妈,对不起”,强烈的情感仿佛看到他驾飞机冲向敌方军舰的情景。为国的责任,为大家的责任最终还是遗憾地负了小家。这个故事里面出现了很多场景,有临时建的简陋的大学城、有与当地人和睦相处的温馨、有选拔飞行员的严厉外教。在下雨漏雨的教室里“静坐听雨”,窗外冒雨继续训练的体育生和教练,在战机略过上空时躲防空洞里教学,闲暇时日的各种课余活动。处处提到战争,但战争的场面不多,呈现的只是无处不在的“纯粹”。纯粹的学术,纯粹的活动,纯粹的开心,纯粹的笑。王的演技,最大的难题还是长相——怎么那么帅。这是他让大家在影片里见到第一眼时就会发出的感慨。或许也正是这个叫人无奈的问题,可以看到他前半部分戏都并不出彩,只有“帅”。直到他妈,米雪前辈出现的时候才发生改变。不得不说粤语真是适合复古的东西,背家规的几段对白真是太有韵味了。
第三段故事应该是争议比较大的,总的说来是“人言可畏”。在那个敏感的时期,人大概分为三类,一个是以语言为武器迫害好人的人,一个是被骗去当枪手的无辜百姓,还有一种是各自以为自己是“好人”的人。故事里面的主要人物都是学校里的人——学生、老师。而这本该是国家最理性思想最干净的地方,却也触发了最恶劣的言语暴力,及发展成为肢体暴力。故事里穿插的两条感情线,一条是学生的青涩初恋,一条是老师的数年之痒,当两条线冲突时,势必是以最坏的方式收尾。这一部分最精彩的场景应该是章子怡一边接受批斗,而被其包庇的朋友却在另一边发表嘉奖演讲。一边受尽屈辱,一边欢声笑语,当导演把天空都变黑时我们知道,一场大暴雨要来了。而后,这场雨冲刷了肮脏的血,肮脏的历史,有的人活了,有的人死了。这一部分基本上没什么缺点,唯一的可能是选角上。让几个年纪不轻的演员来扮学生确实有点难为,当然也跟现在青黄不接的国内演员现状分不开,实在没办法。黄晓明和王力宏的不同,后者是慢热型循序渐进,黄是入戏太快,毫无层次,仿佛饰演的这个大学生一早就知道后来会发生的事情。满脸都是经历沧桑后的决绝。章则是稳重了点,审查那一段戏脸已经抽搐了,台词还像个没事人一样,到被批斗那里最后一瞬间有点失心疯的面容情绪不够疯狂。
张震的最后一段故事是现代戏,老实说对他来讲过于简单了,这也是影片最简单的戏。他是整部影片的升华,前面故事到他这就是做了个总结,然后自己的观念也一点一点转变传承下来的这种奉献精神。总体可圈可点吧。
有人说这是一部清华大学的庆生电影,或者说宣传片。其实不然,即便说是那清华大学也担得起。从他里面出现的校园风云人物来看,各个都曾是我们国家那些个行业的佼佼者和影响者。况且通过校园的角度、学生与教育的立场陈述一段历史,效果如你可见是非常有说服力的。影片成功很大的一部分归于它精益求精的真实,对于当年与现代的联系也做得十分巧妙。
最后:
李芳芳是个好导演,会构造画面的人让我非常期待她的下个作品。当然,不喜欢的地方也有,类似于网上说像宣传片的,比如某某大佬的女人无意义的客串,只是为了说明学校里至今还有明星的事情(我想);比如前期入戏时间太过冗长,我几乎是看到第三个故事(影片出现排序)才开始感觉,倒叙的缺陷毛病显露无疑,某些台词还是值得商榷的(像在坟前黄的那一段激烈咆哮)。比如的东西不多,影片确实好。
听从我心,7.8分吧,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