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课+反思
(2019-04-02 21:32:10)3月30日,安庆市创新思维教育成果展示与交流活动在我校举办,活动虽然结束了,但这并意味着学习的终止,为了更好的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现对此次磨课与上课进行反思与总结。首先,非常感谢学校能给予我这次上课展示的难得机会,这是我成长之路中的宝贵经历。磨课过程中,我紧张着、忙碌着、焦虑着。但我一路走来,收获颇丰。我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
一、磨课是不断学习、探究的过程
在接到磨课通知后,我立刻搜集相关资料,确定课题。我将课题确定为三学段的《让棉线断开的方法》,在定了课题以后,我在创新思维网站搜集了课件以及调整了教案。肖校长明确指出,磨课的过程是学习、探究与实践的过程,是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告诉我一定要多磨课,多听取意见。
我第一次磨课的班级是305班,“一磨”结束后,陈校长与何主任都提出了一些建议,认为在引导学生讨论的环节中,应抓住问题的关键进行提问,使教学结构层次分明,环节布局紧扣重难点。同时,学校领导还将我磨课视频发给远在北京的李国坤教授观看与点评。李教授认为,上创新思维课应在形式上进行分组,分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表达与倾听,还能过滤一些最初级的创意;在收敛思维环节,可以在黑板上记录的方案前面打勾,以此记录选择了该方案;当学生质疑别人的回答时,被质疑的小组不能回应,应在收敛环节进行改进,避免上成辩论课。与此同时,李教授还建议最好换一个课题,可以选择一节问题有多项选择的和实践难度不大的课程,否则会导致示范课的效果不是很好。在这次磨课后,我陷入了困境,如果这时候换课题,只有几天就要上示范课了,时间比较紧迫;如果不换课题,我的这节课该如何改进与提升呢?
针对学校领导和李教授给出的建议,我回家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改进,又开始了第二次磨课。“二磨”后,教导处金主任又花了很长时间帮我完善教学设计。金主任提出了师生互动的建议,还建议不要让自己的思想受到局限,可以将我的英语课的教学理念与创新思维课的教学模式相融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带动班级学生学习的气氛,展现学校的文化特色。金主任的一番话使我明确了方向,为了得到好的教学效果,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在磨课期间,我上网不断地查找资料,反复推敲教学中的每一句话,深入到每一个细节,对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了反复思考。这让我明白了创新思维课不仅要学生成为创新小能手,作为教师首先就要有创新思维,敢于打破自己固有的思维定势。
二、磨课是合作、交流发挥集体智慧的过程
磨课是集体智慧充分发挥的过程。毕竟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第一次磨课后,就发现了很多问题。学校领导给了我很多改进办法,经过指正,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自我认识。紧接着,进行了第三次磨课,这次磨课是在校多功能厅上课。磨课过程中,陈校长、焦主任和李教授又进一步给出了评课意见,表示可以在动手实践环节加入一些学生动手环节,让学生观察矿泉水瓶与放大镜的相似之处,帮助学生发现矿泉水瓶和放大镜一样都有放大功能,进而理解在一定的条件下,装有水的矿泉水瓶可以代替放大镜点燃物品。课后,何主任还带我去了科学实验室,拿出了放大镜供我在课堂上使用,学校领导还买了几瓶矿泉水,供学生上课观察使用。在修改教学设计后,焦主任还帮我改进课件,从文字、图片大小的调整至课件视频的顺利播放,都花了不少心血。同时,程主任和英语组的伙伴们也在我磨课过程中给予鼓励与帮助。此次磨课,我们充分发挥了集体的智慧,不仅磨出了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还磨出了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更磨出了教师把握创新思维课程的深度与高度。
三、磨课是不断审视自我、反思不足的过程
在磨课与评课的过程中,我真正感受到了自己对新的教学理念知识的缺乏,自身的专业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创新思维课程挖掘不够,引导学生思考的活动设计较少,课堂把控能力与临场应变能力不强等等。虽然我要克服很多困难去完善每个环节,提升自身水平,但是,我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很多。
1.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师生积极有效互动。
我授课的内容是三学段上《让棉线断开的方法》,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调动学生组织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知道古人和现代人是如何利用太阳和阳光的,并学会利用太阳和阳光解决问题。教学重点是初步学会利用太阳和阳光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太阳能的作用、培养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好奇心和技术逻辑能力。
在上课前,我准备了一些同学们生活中熟悉的的一些物品作为实验的材料,如:放大镜、矿泉水等等,贴近学生的生活。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探讨,评估改进,想出解决办法,通过实验让学生发现:原来装有水的矿泉水瓶可以跟放大镜一样有放大功能,还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代替放大镜点燃物品。为了让学生理解矿泉水瓶的特性,我费劲了心思,最终选择了易于操作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放大镜。通过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让学生比较全面的了解矿泉水瓶点燃物品的作用,这样的课程设计,具有很好的趣味性,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拓展活动中,通过举生活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人们在生活中是如何利用太阳与阳光为生活服务的,是如何利用与改变身边现有的资源为生活提供便利的。在教学中,这门课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目光专注,注意力集中,上课效果较好。
2.应善于引导学生冷静思考与分析问题。
教学过程中,我提出新新的问题,如何断开瓶子里的棉线?我一开始没有带领学生一起分析问题,寻找关键问题,导致学生在发散思维环节进入无序思考,我应事先强调是在不接触瓶子的情况下断开棉线,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的关键是利用与改变环境,也就是利用与改变阳光光线的方向。要求学生要会提问,抓关键问题,提出最佳解决方案。而我发现很多学生不会提问,是因为他们不知从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我没有很好地引导他们思考、提问。我应注意通过示范提问,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发。如:棉线既然是可燃物品,是不是可以把它烧断?可以引导学生利用阳光来断开棉线,再让学生寻找可以代替放大镜的中介物。
我还发现,这节课学生发言不是很积极。上课前,我在班级里进行了分组,分为8组,课上以小组比赛的形式提出创意。教学过程中,小组的组长发言较为积极,而组员却不太敢举手回答问题,可能是有点害怕或是紧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没有很好地通过语言去引导所有学生参与活动。虽然创新思维课程里有丰富的创新知识,学生很感兴趣,但有的学生敢想却不敢说,想说又怕说错,这时候就要我们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氛围,让学生敢想、敢于表达。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是提出的解决方案与参考答案相差很大,我就要先给予积极鼓励,赞扬他敢于提问与发言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让他们带着成就感坐下。
这节课上,我分了8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口号,在上课时,也穿插了一些礼仪操的词,整节课虽然学生一直是处于比较亢奋的状态,但我想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冷静思考。如果整堂课口号太多,就会中断学生的思路,我应多关注课堂热闹背后的学生困惑之处,而不能一味地去追求课堂师生互动的效果。
3.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体系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与探究欲较为强烈和积极,在教学中应尽量放手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探究。《让棉线断开的方法》教学内容相比较而言较难,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注重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结合,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问题,这样比单纯的讲授新知识更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比如,让学生自己设计解决方案,并通过改进自己的发现,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他们分享解决问题后的快乐。同时,应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在这样的开放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对创新思维课程便会产生浓厚的兴趣,经过多次的评估、改进后,自然也就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是创新思维课,应避免将它上成科学课或是加大难度变成中学的物理课,应用学生易于理解的语言告知学生矿泉水瓶的作用。
在创新思维课程的授课中,我总感觉自己的创新知识储备不够用。创新思维课程虽然有趣,但要想将其中蕴藏着的一个个并不简单的原理跟学生讲懂、讲透却并非易事。如:放大镜点燃物品的原理;镜子与放大镜的区别;凸透镜与凹透镜的不同之处等等。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我必须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充电,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通过不断的学习,广泛地收集资料,认真的备课,努力上好每一堂创新思维课。
作为一名创新思维课程教师,今后我还需要继续努力,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去探索、去尝试、去创新,并且不断反思、总结、改进,在未来的教学道路上,我将不断地磨砺,吸取各位同仁的意见,彰显自己的教学风格,争取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