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特长生的培养
宁夏平罗城关回民小学
杨艳丽
【摘要】小学美术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必须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小学美术特长生的培养方法,经过在教学中的探索、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营造氛围、培养兴趣;2、改进方法、善教益学;3、注重评价、引导提升;4、不断总结、形成特色。
【关键词】小学美术
特长生
兴趣
方法
评价
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在培养美术特长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不断地实施教育过程,逐渐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外,还要从教育环境、教育心理和各种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更为充分,顺畅地发掘、发展、发挥其特长。小学美术特长生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它既要体现整体性、基础性,又要体现适应性、现实性、超前性,在课标的指引下以适应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方式,不同的能力评价标准,加深对艺术的理解,真正达到以“美”育“德”,以“美”育“智”,以“特色”促“全面”。
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我在做好学生美术教育的同时,积极发现并培养了一批美术特长生,在此谈几点我的做法:
一、 营造氛围,培养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才会给予关注并积极探索。小学美术特长生一般都对美术有一定的兴趣,但应为年龄、心理等特点,所以兴趣不够稳定。因此,作为美术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如何引导,营造氛围,使其对美术产生持久并浓厚的兴趣。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内外文化氛围
在孩子进入小学后,无论是学校、家长、老师普遍都会以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扼杀了很多孩子的天赋及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作为一名美术老师,应该努力改变长期以来认为美术课只是“副科”的错误认识,从自身做起,改变内因,转变教学观念,从课堂教学抓起,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营造良好的美术教育学习氛围。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各类美术活动中,要想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教师就必须有熟练的专业技术和语言艺术,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一旦认可了老师,那么你的教学效果定会事半功倍,学生也会对学习充满积极性。
(三)通过各种形式的美术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在我们的美术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并尊重学生个自的兴趣爱好,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例如在《小动物盖房子》一课,考虑到学生自身不同的特点,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给小动物们制作房子:绘画、泥工、布贴、剪纸、拓印等等,学生们积极性非常高,教学效果也令人感到惊喜。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对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和素养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四)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美术比赛、展览等交流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美术比赛、展览,不仅可以是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开拓眼界,在比赛中观摩到更多优秀的作品,提高自己的欣赏、创作能力。学校要为美术特长生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让学生树立学习美术的自信,同时也可以激发其他同学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二、 改进方法,善教益学
(一)因材施教、各得其所
在我们的美术教育中,要让孩子有自己选择的空间。比如:有的孩子喜欢素描,;有的喜欢手工制作;有的可能钟情于书法。作为教师,在培养美术特长生时,不应该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去规范限定孩子的喜好。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学生学习美术应以其性格及爱好为取向,否则将会影响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培养美术特长生,首先要从我们的美术课入手。一节轻松愉快、有创新、有趣味的美术课,不但可以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涌现出一批美术特长生。比如在学习人物头像的课程,对于小学生来说五官比例特征是个难点。这个时候我就运用传统游戏“贴鼻子”进行游戏教学,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掌握了“三庭五眼”的五官比例关系。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此,美术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寻找身边可以供学生进行“创造”的媒材。我校多年来,注重学生的美育教育,结合学校的地域特色,将学生美术特长的培养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充分利用学校的特点,学校的瓷砖墙面、自制乒乓球台、休闲凳等学校设施,都成为了学生美术创作的媒介材料,成了他们快乐涂鸦的阵地,为每一个孩子提供表现潜在探索欲,创造力的机会,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注重评价、引导提升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我们不仅可以通过美术静态作业来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结果,更需要注重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因此,评价在培养美术特长生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注重过程评价
《课标》指出,评价改革的目标是:“要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不脱离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不脱离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生活经验,注重过程评价。
(二)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在培养美术特长生的过程中,无论在课堂教学上,还是学校的各类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中,都要以一个多层面的、开放的评价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对于学生的美术作品,除了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的方式,在兴趣小组活动的评价中我还采用了“星级”评选方式,学生累积五颗星可获得一张“小画家”的奖状,累积十颗星可获得教师的范画一幅。多种激励性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学画的兴趣高涨。
(三)强调孩子的自我评价
“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以及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在重视教师和他人对学生学习状况评价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我在执教《可爱的班集体》一课时,让学生用纸版拓印的方法制作自己的头像。在课堂评价时,让学生通过“照镜子”的游戏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分析评价,学生们不光从“形”还从“神”上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分析,效果令人意外。
总之,在美术特长生的培养上,“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相信合理、有效的评价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不断提升。
三、 不断总结,形成特色
从教的十几年来,在美术特长生的培养上,一直在不断地探索。有许多的收获,也有许多的困惑。所以必须不断的更新观念、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在美术课堂教学上创新的同时,在学校的支持下组建了“书法”、“绘画”、“剪纸”、“手工制作”“陶艺”兴趣小组,积极探讨培养美术特长生的教学方法。并将校园文化和美术特长生的培养相结合,通过“涂鸦墙”、“布画墙”、校园休闲凳的装饰等,让特长的学生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展示自己你的才能,增强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每学期还开展了“书法家进校园“活动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艺术的熏陶。
在多年的美术教育工作中,我充分感受着培养小学美术特长生的乐趣。教学的过程是快乐的,面对充满活力的学生,总会被他们的生机感染。美术特长生的培养,促进了我与学生共同成长提高,我将一如既往的探索前行,为美术教育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