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坪山火山迷宫之【徐珊与《卯洞集》
(2020-06-08 17:32:21)徐珊与《卯洞集》
《卯洞集》为明代学者、文学家徐珊撰,它是现存最早的关于恩施州的专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嘉靖间,珊以庙工采木於是,积其二年中所作公牍、杂文为二卷,诗歌为二卷,因以其地名集。”
(一)
徐珊,字汝佩,号三溪,浙江余姚人。生卒年代不详,有资料认为他生于公元1487,卒于公元1548年,此说大可商榷。考《卯洞集·卷三》有“腊气舒梅蕊,风光迸鸟音。百年浑欲半,莫遣岁华沉”的诗句,此诗当作于嘉靖二十一年左右(1542年),“百年浑欲半”说得比较模糊,大约不到五十岁,约为48岁,因此徐珊当生于1494年前后。另据乾隆版《辰州府志·秩官表三》记载:徐珊十九年任辰州同知,其上任为蒋绍;二十九年由杨枢接任。我们知道,徐珊是在任上自杀,因此徐珊应卒于嘉靖二十九年,即1550年。
徐珊于正德十九年六月拜王守仁为师[1][1],他自述受学于王阳明之前,也不喜心学,甚至非难、嘲笑王阳阳之学。但“及见夫子,亲闻良知之诲,恍然而大悟醒,油然而生意融,始自痛悔切责”,对王阳明崇拜有加,成为一名严尊师说的王学传人。
嘉靖元年(1522年)徐珊中举,次年徐珊参加殿试,策论之题表面以心学为问,实质上阴诋王阳明。徐珊大怒,说:“吾乌能昧我之所得,以幸时好乎?”拒绝答题,就离开了考场。士林为之震动,赞扬徐珊气节出众,比之为“尹彦明之后一人”。尹彦明,即尹焞,宋代硕儒。尹焞应试时,策题中有诛元祐诸臣议,尹焞不答题而出,终身不就试。
嘉靖十九年,徐珊到辰州担任辰州府同知,辰州也王阳明曾经讲学过的地方。正德五年(1510),王阳明出任江西庐陵知县时,道过辰州沅陵,喜当地士人朴茂而有才华,于是在虎溪山邀请博学文士,题咏山水,讲致良知之学。王阳明在寓居的龙兴讲寺的墙壁上题写了一首七律《闻杨名父将至留韵壁间》:
云起峰间沉阁影,林疏地底见江流。
徐珊一到任,就到虎溪寻访王阳明当年讲学的遗迹。嘉靖二十三年,徐珊在龙兴寺附近建虎溪书院,并在精舍里建“修道堂”,供奉王阳明像。虎溪书院开班授课,弘扬传播王学。由于王阳明的学术理论影响较大,加之徐珊的大力倡导,使得辰州一带学子纷纷慕名而来。民国年间修的《沅陵县志》载:“守仁之学以致良知为主,悟道则始自龙场,讲学则始于虎溪。辰士首崇其教,驯至风靡天下,人人知宗王学。”徐珊对王学在辰州的推广,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二年,王阳明的另一弟子梁廉也来到辰州任通判。梁廉字定斋,江西庐陵人。王阳明讲学会稽时,梁廉与徐珊经常侍王阳明于鉴湖。梁廉到辰州后,徐珊又拜梁廉为师,毕恭毕敬,虚心请教,一如他过去侍奉王阳明,不敢以同官而忘师谊。
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夏四月初五,九庙[2][2]灾。之前久旱不雨,初五阴雨骤至,大雷雹以风,仁庙忽然火起,烧毁了太祖昭穆群庙,只有献庙独存。
火灾后,明廷派遣工部侍郎潘鉴、副都御使戴金于湖广、四川采办大木。因此,徐珊到辰州不久,就深入到卯洞一带,督促采木,供明廷复建九庙。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