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18线成都到雨城段新线路

(2020-04-30 14:57:20)
七星主空

七、主要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起于名山治安场与成都交界处,于五里村设大桥跨越马家沟,于名山城区北侧闵家设大桥跨越名山河至箭竹坪,随后沿名山城区西侧山坡坡脚,经河坪村设大桥跨越鸡鸭河,尔后经龙口湾,于江家湾设大桥跨越刘家沟,之后沿卧佛山公墓、花间堂北侧绕避通过后,经水井湾、古楼房、文武宫、槐溪水库至何家沟设隧道穿越红茶岩至付家岩,顺沟上行至名雅桥,然后沿成雅高速外侧,经北郊镇丁家坝与雅安至碧峰峡公路相交,随后经新庙子,于成雅高速多营互通北设隧道穿越熊家山至朱家咀出隧,接随G318灾后重建多营场镇过境段,止于G318多营场镇入口平交。路线长度为51公里,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采用60km/h,路基宽度采用14至18.5m,大桥3205.3米/13座、中桥911米/15座,长隧道1310米/1座、短隧道225米/1座,桥隧比占路线长度的19.3%。

]、项目概况:本项目推荐线起于成雅界黑竹镇治安场,经黑竹镇、白丈镇、新店镇
沿原国道318线扩建、提升改造,至新店镇占城寺,随后新建,经红光村至双田村设大
桥跨越和尚沟,于名山城区北侧闵家设大桥跨越名山河至箭竹坪,设置名山服务区,随
后沿名山城区西侧山脚,经右龙寺水库北侧至刘家湾,设置万福山隧道后,沿花间堂、
卧佛山公墓规划区边缘
.随后经名雅桥、猫儿岗、水兴村、陇西村、丁家坝、福国村、
江家沟至李家沟下穿川藏铁路,于杨家岗设隧道穿越熊家山,出隧后设大桥跨越北外环
线、青衣江至陆家坝,再跨江换斥至多营,随后改造利用G318灾后重建多营场镇过境段
至黄泥岗,接原国道318线,路线全长51.505km,英中新建28.17km,原路提升改造
23. 335km。
 主要控制点:起点成雅界治安场、黑竹镇、白丈镇、新店镇、名山城区北、陇西、
川藏铁路、多营镇。
  2、建设地点:雅安市雨城区、名山区:


一、明清皇木采办中的神木崇拜


《明史》卷 82《食货》记载,永乐四年(1406),明成祖诏建北京皇宫,派遣官员分赴四川、江西、湖广、浙江和山西监督采木。工部尚书宋礼在四川监督采木,上奏了一起神奇的事件,“礼言,有数大木,一夕自浮大谷达于江。天子以为神,名其山曰神木山,遣官祭祀”[4]。《敕建神木山神祠之碑》对此事记载更为详细,据载宋礼所得大木“围以寻尺计者若干,踰寻丈者数株,计庸万夫之力乃可以运”[5]。正当宋礼谋划刊除道路转运巨木时,这些大木“一夕忽自行达于坦途,有巨石巉然当其冲。夜闻吼声如雷,石划自开,木由中岀,无所龃龉。度越岩险,肤寸不损”[5]。大木自行运送,一举解除了官民的转输疲敝。
据嘉靖年间(1522-1566)营缮司主事龚辉的叙述,这起神木自达于途,其实是天降大雨,洪水泛涨,使得巨木顺水漂流的结果,“比至溪涧,必待夏秋洪水泛涨,方抵大江。使夏秋无水,虽竭力殚财,穷年历岁,必不可得。永乐初年勅差尚书宋礼等到蜀采取大木,踰寻丈许者,仅得数株,然犹以为赖山川之灵,立祠岁祀,以彰殊异”[6]。虽然,今人看来这实在算不得什么神迹,但当年朝野上下却视这起事件为神功与吉兆。永乐皇帝随即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先诏封大木所出之山(今四川屏山县五指山)为神木山,派遣官员祭祀并答谢山川神,后又修建山川神祠岁时享祭,建立神祠之碑,命翰林院侍读胡广制碑文记载事件始末。这批木材运到北京后,储存在北京崇文门外的皇木厂,此厂被命名为神木厂。
这批从马湖府运回北京的神木有楠木和樟木,其体型之巨实属罕见。它们没有被用于营建,而是被贮存在了崇文门外的神木厂中,历经明、清、民国时期,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尚存。乾隆四十九年(1784),内务府官员在神木厂查得永乐年安置的神木两根。其中北一根,推测为楠木,长六丈(约19.2 m),头径围圆二丈五尺五寸(约8.16 m),尾径围圆一丈六尺五寸(约5.28 m)。南一根,被推测为樟木,长五丈六尺(约17.9 m),头径围圆七尺五寸(约 2.4 m),尾径围圆四尺八寸(约 1.54 m)[1]。可见,“北一根”神木体型较大。据《宸垣识略》记载,神木各自刻有名号,如王二姊、张点头、嫌河窄、混江龙等[7]。这些名号大约是人们在采运途中为区分每根皇木镌刻的名称。张点头,或指大木在江河中运输时常浮沉于水间,好似人在点头;而嫌河窄、混江龙这些名称,大约可想象体型巨大的皇木漂运在狭窄的江河水道间的情形。
神木在明清时期,受到了皇家尊奉。正德三年(1508),明武宗专为神木设立了神木千户所,调拨镇朔、永平、遵化等三十四卫所军士一千人护卫神木[8]。清朝将神木奉为神明,认为其具有超越自然、洞察善恶、先知祸福的超人力量。乾隆皇帝亲自制定了祭祀“神木”的规制:二月春祭,八月秋祭[1]。据《朝市丛载》记载,光绪年间(1875-1908年)神木已经位列京城古迹之首,受到人们的喜爱,也作为京城东方的镇守之宝[9]。同治十一年(1872)至光绪三十二年(1906),《申报》京报全录刊登了每年二月十五、八月十五前后,掌仪司或内务府都会奏派祭黄木神的大臣。至八国联军入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离北京,祭祀黄木神还未中断[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